中新网1月26日电 日本《东方时报》于近日刊文指出,如何让在日华人二代接受良好的汉语教育,成为了当今在日华人家庭普遍伤脑筋的事情。文章摘录如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
一想起这首熟悉的诗句,身处异国的人们,一定会对汉语产生起一种自豪缠绵的感情。
但是,目光投向在日华人第二代——不曾诞生在中国,被东瀛的温润空气和清澈之水养育的华人子女,他们的汉语,能否叫做母语,他们如何学习汉语,成为在日普遍华人家庭伤脑筋的事情。
华人最早赴日据说是江户时代末期,很多早期在日华人主要是做餐饮业。如今,更多的在日华人主要是在指上个世纪末期开始走出国门,年龄在20到40岁的留学就职的新华人。目前在日本,只有全日制的5所华文学校,就读的学生只有2000多人。接受华文教育的设施和机会很少。新华人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不到母语,或者忘得一干二净。即使是中日婚姻的家庭,华人的配偶方也多数赞同孩子学好中文,以让孩子能更加适应将来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到底是采取让孩子独自回到中国上学,打好扎扎实实的中文底子;亦或是在日本上为数不多、选择有限的中华学校;还是上普通的日本学校,接受日式教育。在日的年轻的父母,如同站在十字路口左右为难。
在日5所中华学校分别是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神户中华同文学校、东京中华学校、横滨中华学院和大阪中华学校。日本经济新闻曾经报道过,在日中华学校人气上升,许多日本人瞄准了崛起的中国经济,而让自己的孩子就学于中华学校。当然,也有另一些人士认为,日本的主流学校还是日本人学校,送子女入中华学校,或许表面上是看好了发展的中国经济,实际却是因为中华学校弱势群体孩童相对集中,环境温和,日本人子女可以躲避普通日本学校所惯有的学童间的欺负。在日中华学校和在日美国学校,虽说同为国际色彩的学校,却并非并肩可比。美国学校多是有钱人子女聚集的场所,其高昂的学费即使普通的日本人也望尘莫及,当然也不为工薪在日华人所能轻言。
包括中日混血儿在内的华人二代,到底以日语为母语,还是以中文为母语,这是父母们需要迫切认识和决定的问题。或许,国籍还是行政上的一种符号,可以有自己的意识而多次改变。而母语想改变却不可能,一旦定型,她就像烙印一样,决定了一个人的文化基础,行为基础,以及安身立命,行走于这世界上最基础的基础。而没有扎实的母语。或许会给人带来一生的飘零感。这或许是作为一个人最为不幸的事实。
在日华人二代的汉语到底何去何从,辛苦在日就业的数十万华人的父母心,在2011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富裕层大量来日购置房产的新境况里,依然摇曳不安。(禹芬)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凯淇】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