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些国家“汉语热”的升温,提升汉语教学水平成为汉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语言障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而在中国的近邻蒙古国,几乎不懂蒙古语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创造出一种新的汉语教学方法——“红蓝教学法”,成效初显。 去年秋天,120多名中国志愿者肩负着“传播汉语、传播友谊”的使命,来到蒙古国开始他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他们大都不懂蒙古语,虽然在国内接受过培训,但无法达到课堂交流的水平。为解决这一问题,半年多来他们实践、探索、完善,总结出了“红蓝教学法”。
领队格日勒扎布教授解释说,“红”是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代表着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蓝”则是蒙古国最为崇尚的颜色,象征着蒙古国茁壮成长的学汉语学生。
汉语教师志愿者张立国介绍说,他们备课时,将汉字生词通过《汉蒙词典》逐一翻译并组词造句。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也进行翻译。上课时,老师先解释课文生词,然后再让学习好的学生用蒙古语帮助老师解释其他学生不懂的生词,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学生能够顺利地阅读课文之后,教师先将课文的主要意思用中文讲解一遍,并让学习好的学生翻译成蒙古语,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理解课文。
学生翻译老师的中文讲解时,教师则通过自己备课时用蒙古语标注的内容来判断学生的翻译是否正确。这样不仅解决了语言障碍,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由于简洁、直接而高效,“红蓝教学法”受到汉语教师志愿者和汉语学习者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格日勒扎布教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管理教师王长江、张莉新等认为,“红蓝教学法”是一套比较适合蒙古国汉语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师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后教学成效明显提高;在教学难度增加、教学进度加快的情况下,学生成绩以及课堂反馈都令人满意,学生成绩优秀率提高了20%。
汉语教师志愿者认为,“红蓝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省了大量教学时间,而且增加了练习的时间,颇受欢迎。在课堂中运用“红蓝教学法”后,零基础的学生能够从最初一天掌握五六个汉字达到一天掌握十二三个汉字和词语。
汉语教师志愿者南祥虎认为,在汉语教学中使用“红蓝教学法”后,不仅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活力,更促使学生将汉语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学生完成了从“要我学汉语”到“我要学汉语”的转变。
汉语教师志愿者张书强深有感触地说,在汉语教学工作中,从最开始的不知从何下手到现在的信手拈来;从最初的与学生无法交流,到现在的教学相长,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红蓝教学法”发挥了主导作用。(记者石永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