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5日电 印尼《国际日报》于5月5日刊发了《如何提高华文写作能力》一文,印尼华文学校学子向该报讲述了自己在学习华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该报随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文章摘录如下:
我是一名华文学校的学生,我很喜欢华文,也很努力地去学习华文,但是我不知道怎样用华文来写文章。很多时候,我遇到了一些令我开心或者伤心的事情,我想写下来,却不知道怎么写。时间一长,我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不想写了。甚至,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作文了。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吗? ——读者来信芙子
回复:
首先,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你现在所遇到的问题:不知道怎样用华文来写作,不知道如何组织文章语言;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作。
这三个问题,其实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不知道怎么用华文来写作,其实就是不知道如何组织文章语言;因为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所以失去了信心,不想写了;越不想写,就越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了。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要写,所以没有动力去写,也就是不想写了;越不想写,自然越不会写,也就越写不出来了。你说对吗?
关于写作的问题,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我就根据你的情况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谈谈吧。
首先,我们来谈谈写作的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是练习语法和修辞的好办法。所以,学习一种语言,“写”是必不可少的。
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无非就是倾诉与倾听。我们就在倾诉和倾听之间,寻求到了彼此的方向,感受到了心灵的相通,领会到了人情的冷暖。倾诉和倾听,具体说来,就是“听、说、读、写”。“说”与“写”属于倾诉,而“听”与“读”就属于倾听了。所以,写作,是我们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是社会交际的需要。
写作是心灵的需求。在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曾为许多美好的事物倾倒过,狂热过,执着过。比如:邻居家那位漂亮的姑娘,榕树下那些可爱的秋千,课室里老师的高跟鞋……可无论倾心的是什么,迷恋的程度有多深,曾经的热情也会日渐消退,最后剩下的可能只是一堆发黄的旧物,一袭模糊的影子。而文字,可以帮我们详细清晰地记录成长过程中的这些美好,甚至是某一个瞬间的感动!当我们晚年回首岁月,品读这些心路历程的时候,才会发现,我们的人生旅途,竟是如此的跌宕起伏,又是如此的精彩丰富!
其次,华文写作,首要的条件是要掌握一定的华文基础。
你说你很喜欢华文,很努力地学习华文,那么,相信你的华文水平还是不错的。但是学习一种语言,绝不仅仅是会听会说会写那么简单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一种语言?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交际。语言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的。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这些只是最基本的要求。除了这些,我们还要知道这种语言背景下的人是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观察世界的。我们要深入了解和思考,他们是怎样用他们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社会的思想的,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风俗习惯。
而在学习华文的过程中,华族的孩子又比友族的孩子多了一个先天优势,那就是具有熟悉或比较熟悉中华文化的家庭背景及环境。只要父母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向孩子们灌输或传授一些中华文化知识,他们都将受益匪浅。
再者,说到文学创作,我们都知道,文学来源于生活,反应的是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没有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感情,就写不出感人的文章。所以,写作,一定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身边的事情出发,把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内心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如实地反映自己的喜怒哀乐,一篇比较好的文章基本就出来了。
有些朋友可能又疑惑了,我是遇到过很多令我受启发的事情,可是,我就是没办法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啊!说到这一个点上,除了多看书多积累多练习以外,就真的没别的办法了。现在,无论是图书馆、书店或网络,适合我们阅读的书籍有的是。多看经典书籍,多看名家著作,多看优秀的网络文章,然后边看边做笔记,收集名言,积累词汇,借鉴好句。遇到不懂的字词句,最好自己动手去查工具书,通过查找,也更容易加深印象。只有通过看书、积累、借鉴,我们的词汇量才能逐渐丰富起来,我们的思维才能逐渐开阔;然后当我们再来写文章的时候,就能顺手拈来。熟悉的人和事,熟悉的词汇和句型,再加上自己的思考,这样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来了。
最后,说一说兴趣问题。
任何兴趣都是可以培养的,写作的兴趣也一样。文章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所以,要热爱写作,首先得热爱生活。
认真去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受人们的悲欢离合,思索生命中的因缘际会,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我们自然会发现人生中独特而精彩的一面。当我们有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感悟时,要及时把它记录下来。养成了习惯以后,你就会发现,用笔来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用文字来抒发心灵的感受,用文章来营造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多么自然、亲切而有趣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