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3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正在研发一套小学华文分级读物,为不同华文程度的小学生量身定制适合他们水平的故事书。
中心副院长陈志锐博士受访时说,随着讲华语的家庭逐年减少,越来越多学生在学习华文时需要帮助,尤其是在挑选读物方面,需要专家的推荐。
他说:“教育部虽有给予推荐,不过家长或许还是不清楚哪些读物才真正适合自己的孩子,因为同一个年级的学生,程度的差别可以很大,好比一个是生长在从中国来的新移民家庭,一个生长在完全不讲华语的家庭。”
陈志锐解释,分级读物在英文市场较为普遍。至于华文读物,中国和台湾虽有出版一些读物,不过适用于新加坡的却少之又少。一些私人业者可能有出版这类读物,不过分级的标准未经验证。
有鉴于此,华文教研中心去年开展为期三年的研究项目,与教师、学生、家长和业者密切合作,开发一套适合本地小学生的华文分级读物。
计划的第一阶段是为小一至小六生开发36本图文并茂的书,每一年级的读物分六种程度,故事和使用的词汇具有本地特色。撰写故事的包括本地和海外作家,以及本地学前至中学的教师。
也是该项目总监的陈志锐说,研究小组先是以六所小学的小一和小三学生展开先导性研究,了解现今小学生的华文程度。
先导性研究将于下个月结束。据知,学生的接受度和兴趣让人鼓舞。
参与先导性研究的其中一所学校是圣若瑟书院附小。它的小一和小三各两个华文程度处于中上班级的学生,连续一两个月每周在华文课上阅读一本书,从难度最低的开始。
华文科目主任王施霖受访时说:“我们前后以理解问答的形式测试这些班级和另两个班级的阅读能力,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对阅读华文故事书的兴趣提升了,会追问老师什么时候读下一本书。学生也比较能够安静坐下来自己阅读,对学习华文的兴趣也增加。”
她认为,读物难度的差别不那么在于词汇,而是引申意义。因此,教师和家长的引导非常重要,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可能需要阅读程度较低的读物。
这项计划最大的挑战是分级标准的制定。陈志锐指出,华文读物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国际标准。研究小组需要通过学校课本、儿童故事书和儿童报等收录语料,同时也得了解孩童本的程度。
陈志锐预计,所有学校将能2013年使用分级读物作为课外辅助读物。家长也能购买这套故事书,在家中使用。不擅长讲华语的家长可购买附有点读笔的版本。
只要用笔划过文字,它就能够把字念出来,方便有意改进语音和语调的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
除了读物,研究小组也将开发网络平台,上面有多媒体的辅助性阅读活动,以及方便学生自学的互动游戏,为学生创造完整的学习感受和体验。(林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