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奥尔堡孔院杜翔云:推动国际汉语教学的创新者
她是北丹麦汉语教学开拓者,她力图将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与汉语教学完美结合,她制定并推动实施旨在完善丹麦汉语教学的“生命线工程”——她就是奥尔堡大学“创新学习”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杜翔云。
现年38岁的杜翔云祖籍河南开封,大学毕业后曾在郑州工业大学担任讲师,2001年到丹麦罗斯基勒大学深造,2002年获社会科技学和工程教育双硕士学位后,在奥尔堡大学攻读创新教学法博士学位,现任奥尔堡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和“创新学习”孔子学院外方院长。
奥尔堡大学“创新学习”孔子学院是2009年9月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建立的,杜翔云由于在建院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被任命为外方院长。
通过提倡汉语教学本土化,不断探索创新汉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杜翔云把汉语教学中心在毫无相关办学经验的奥尔堡大学建了起来。简言之,“从创造需求开始,激发外国学生对中国的兴趣”就是她的办法。
如今,奥尔堡大学孔子学院有900多名注册学员。2011年,该学院从全球350个孔子学院及500多个孔子课堂中脱颖而出,被中国教育部评为年度最佳孔子学院之一,成为北欧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孔子学院。
作为欧洲“创新大学联盟”的发起者,奥尔堡大学一直走在创新教育的前沿,成熟运用PBL教学法。据杜翔云介绍,奥尔堡大学所有专业都采用PBL模式,学生们一半时间上课,一半时间通过项目实践发现问题,从项目实践中寻求解决办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
杜翔云的大胆设想是将能融合科研、教学和实践的PBL模式与汉语教学相结合,尝试以基于任务、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激发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克服外国人对传统的汉语学习流程的畏难心理。
自2011年秋开始,杜翔云设计了实验班实验课,在小学和大学里尝试她的设想。她坦言,在语言教学方面的PBL领域目前还是空白,这两者结合本身就是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需要研究者自己摸索。
汉语教学“生命线工程”是杜翔云的另一创举。丹麦高中汉语教学相对大学起步较晚,2010年汉语课程正式进入高中教学大纲后,丹麦掀起一股“中文热”。不过,杜翔云发现,丹麦高中和大学的汉语教学之间存在断层。
杜翔云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生学汉语的兴趣更容易挖掘和培养。‘生命线工程’的宗旨就是从小学、高中到大学为丹麦学生提供汉语学习一条龙服务,让学生们的学习循序渐进,并让高中和大学汉语课程无缝连接。”这个工程正在由她领导的孔子学院实施,也是她和团队的未来工作重点。同时,她还忙于重建丹麦大学里的汉语教学体系。
在教育领域,特别和中国有关的,杜翔云总有很多想法。在她看来,中丹科教领域合作具有互补优势和发展潜力。她说,目前丹麦小学教育重视基础知识,而且着力于提高国际化,而中国基础教育做得好,如果两国小学建立友好合作,就能将双方优势结合,在完善基础教育的同时,实现教育高度国际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中丹合作潜力巨大。(记者 杨敬忠 报道员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