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智利孔子学院的“本土化”之路:培养当地教师

2012年07月11日 10:30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这是什么?”“毛笔。”“这个呢?”“墨。”这是智利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开设的一堂书法课: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到十几岁的青少年,几十名智利学生挤满了整个阶梯教室,饶有兴味地看着老师向他们展示着中国的传统文具——笔墨纸砚。而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是一位名叫大明的年轻姑娘。她是智利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汉语老师,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

  这位“既会说相声,也会书法,还会唱歌跳舞”的大明是智利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段妮燕眼中的“宝贝”。不同于从国内派来的志愿者和汉语教师,大明是段妮燕在智利当地寻觅到的本土老师。她一来到孔院,立即引发了一阵热潮:最初,段妮燕先是让大明在天主教大学试着上了4堂书法课,然则还未等课程结束,这些学生们就已经深深爱上了书法,也深深爱上了他们的“大明老师”。书法班一结束,很多学生就又跟随着她来到了汉语课堂来学习中文。

  段妮燕说这是由于大明身上有着巨大的“个人魅力”,但大明本人却这样笑着向我们解释了自己受欢迎的原因:“因为我知道智利学生的‘点’在哪里啊,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比如他们就喜欢老师很活泼,蹦蹦跳跳地上课,你不能给他们布置很多作业强迫让他们学,而是要在课堂上让他们做一些有创意的事情,在笑声中把要学习的内容消化掉。”

  目前,像大明这样的本土教师在智利两所孔子学院——智利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和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中已经占了一半以上。在圣托马斯大学孔院中方院长沙宗元看来,师资力量的“本土化”是实现孔子学院“走出去”大趋势,亦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除了不存在任期的问题以外,本土老师和当地学生更有心理上的亲近感,能大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如果老师是本国人的话,还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他们可以用自身经历让学生明白,学好中文并不难,而且掌握了汉语,人生的机会可以大大增多。”

  针对这种情况,段妮燕也在积极地培养孔子学院未来的“生力军”:“我有一个智利学生阿诺,他非常优秀,于是我奖励了他一年的奖学金让他去中国留学。不久前他给我打来电话,非常高兴地向我汇报,由于他的刻苦努力,学校又奖励了他4年的奖学金,而他打算一学成归来就来我这里当中文老师。”

  除了培养本土师资力量,依托当地大学、重点推进在当地主流社会中的影响力是智利孔子学院“本土化”战略的又一重要内容。智利天主教大学是智利最好、拉美排名第二的大学,可以说是该国科学家、政治家的摇篮,这也使其与南京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有了丰富而优质的生源基础。在这所孔子学院里,智利全国各大院校的大学生就占了学生总数的42%,此外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是企业界与政府届人士。

  在所有学生中,有一对中年夫妇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智利外交部多边司的司长卡洛斯奥尔金夫妇。曾经在中国居住的日子使得奥尔金对这片神奇的东方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孔子学院则让他们得以在遥远的拉美也能学到最纯正的汉语与最正宗的文化课。 很快,奥尔金夫妇就成为了智利天主教大学孔院的“活招牌”,越来越多的智利主流社会人士开始来到这里学习:去年智利外交部还专门将一些即将到中国赴任的外交官送到了孔院进行了半年强化训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在段妮燕看来,除了这些,孔子学院要真正“走出去”、在海外“生根发芽“,最重要的还是要针对当地人民特点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中国热”从校园走向社区、走向社会,使孔子学院真正成为中智两国间的友谊纽带和文化桥梁。

  2011年,智利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共举办了7次文化活动,参加人数达到了5000余人,其中的中国古代哲学讲座、中国历史讲座、针灸太极文化展览等都非常引人注目,赢得了大批智利民众及媒体的关注。

  除了举办文化活动,智利的这两所孔子学院也纷纷开设了种类繁多的文化课。段妮燕本人是一个舞蹈爱好者,她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孔院舞蹈班的老师。在她的学生里不仅有年轻漂亮的大学女生,也有社区里上了年纪的阿姨。从藏族舞到蒙古舞,尽管这些智利人的舞姿不那么标准,但从她们的举手投足间,你完全可以感受到她们对中国的热爱。

  段妮燕说,“我从来不去向我的学生们讲我们中国人有多么热爱和平,多么友好。我只是让她们从舞蹈中感受到我们中国的美。这样一个对美好有着无限追求的民族,又怎么可能是一个不友好、不和平的民族呢?” (记者 白云怡)

【编辑:范超】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