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逐渐壮大的群体:外籍汉语老师
在国外,有这样一群外国人,他们既学汉语,也教汉语。他们在各自国家的孔子学院中任教,帮助本国同胞拉近与中国的距离。他们就是外籍汉语老师。
在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记者见到了24岁的谢伯温。这个高大魁梧的白人小伙儿,是这所大学政治学专业的学生。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该校孔子学院的外籍汉语教师,“两年前,谢老师跟我说,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来帮助我们教汉语,我说‘完全不会’啊,他说‘试试看,试试看’!”
谢伯温提到的谢老师,是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谢作栩。这个偶然的机会,让谢伯温成了这所孔子学院旗下12名汉语老师中的一员,也是两名外籍教师之一。谢伯温曾留学中国台湾,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在斯坦陵布什大学,他是有名的中国爱好者,绰号“China Guy”。去年,他还到中国参加了“汉语桥”大赛,跻身总决赛12强。
作为孔子学院的兼职教师,谢伯温一周要上五节课,既教本校汉语专业的低年级学生,还负责给附近的中小学上汉语课。尽管学业压力不小,但他打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我发现自己特别喜欢教书,汉语可以说是我的喜爱。”
对于谢伯温等外籍教师的工作能力,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谢作栩教授给予了肯定,“他们很熟悉本土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比我们更了解,上起课来有他们的特点。”
吸收老外教汉语的,不只有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一家。在马达加斯加首都的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多达14名本土汉语老师活跃在教学一线。这家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祖拉桑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当地老师协助承担了21个教学点的汉语授课工作,“有马达加斯加的本土汉语老师(参与指导),学生学习汉语很快就学会了。”
目前,在全世界387所孔子学院和500多所孔子课堂中,承担汉语教学工作的主要是由中国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及少量在当地招募的中国人。这些汉语老师的任期多为两到三年,通常是刚一磨合好,老师的任期就结束了,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授课的连贯性都打了不少折扣。孔子学院方面一直希望,早日建立一支外国本土汉语教师队伍,与中国老师互相配合,更好地开展汉语教学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下,津巴布韦大学和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都有多名学生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深造。这些外籍学生学成之后,有望回国从事汉语教师的工作。
当然,培养外籍汉语老师不是一朝一夕的容易事儿。一方面,海外汉语教育方兴未艾,出色的外国学生还不算多;另一方面,对一些“冒尖”的汉语学生来说,愿不愿意当老师,也是个问题。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祖拉桑就有这方面的烦恼,“一般来说,学汉语出身的学生不想教汉语。因为在马达加斯加有很多中国企业,他们喜欢到那边去工作,因为那边的工资很高。而当老师工资很少。”
为提升汉语教师的吸引力,孔子学院方面想了一些办法。据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透露,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回国教汉语的在华留学生,孔子学院总部已开始参照中国外派教师和志愿者的标准为其发放工资,“在拉美地区和非洲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派往中国的留学生),只要回来(任教),我们就发给他们工资。这样的话,可能才行。否则,这支(本土汉语教师)队伍可能永远都建不起来。”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新的群体,外国本土汉语教师的队伍正在逐渐成长、壮大。斯坦陵布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谢作栩乐观地认为,假以时日,外籍老师将成为海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力量,“最终,我想,(海外)中文(教学)会像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一样,要由本地的老师为主来承担。就像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英语老师是由美国和平队和志愿者来承担的,现在虽然还有一些外教在中国教英语,但比例毕竟是很低的。随着汉语在非洲的迅速发展,最终教师还是要本土化的,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