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名海外华教机构负责人参加“南粤文化行”活动
中新网11月28日电 据广东省侨办网站消息, 近日,73名来自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毛里求斯、澳大利亚、葡萄牙、柬埔寨、匈牙利的海外华教机构负责人,在广州出席“华教精英南粤文化行”活动,29对友好学校在广东省、市侨办的促成下签订姐妹协议。此前5年,广东省内已有47所学校与10个国家的58所华校缔结友好(姐妹)关系71对。
“写此信的目的,是让贵校了解到自己有多么的优秀!这所学校的老师就像雕刻大师一样细心地雕刻着每件作品,把每一个孩子都塑造成与众不同的人,并让他们由里到外充满愉悦。此情此景让我如此快乐甚至感动得想流泪。孩子们就像一颗颗星星在自己的宇宙中闪烁着光芒,他们如流星一般耀眼并给人带来憧憬。恳请大家一定要继续保持这种卓有成效的耕耘!”
来自马来西亚姐妹学校教师王翠萍的一封信,让深圳市行知小学的老师们感动不已。从2010年开始,这所拥有1200名学生的小学,先后与印尼彼得拉恩典学校、马来西亚斗湖育进公学、马来西亚亚庇里卡士中华学校结为友好学校,成为深圳首批海外华文教育基地。
“广东省派来我校的华语老师,都经过特别选择,质量高,所以很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印尼泗水新中三语国民学校校长彭则翔女士的一番话得到了众多海外华教负责人的热烈响应。
记者从“华教精英南粤文化行”的活动现场了解到,活动当天,海内外共有29对友好学校在广州签署了缔结友好学校协议书,其中,印尼亚洲国际友好学院一口气连签了韩山师范学院、嘉应学院、韶关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4所姐妹学校。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南粤华教情”系列活动计划对印尼的华教事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海外华文教育热不断升温,泰国乌汶华侨学校二校长尹愔介绍, 5年前,泰国只有少数华语学校有来自中国的华文教师,“当时,我们学校因为有来自广东的老师,很让周边的学校羡慕,但这一两年来,来自中国的教师已经覆盖至所有政府公立学校,这得益于泰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支持,也和中国、广东一系列支持华教的活动分不开。”
马来西亚华校每年人数爆满
华裔人数达620多万人的马来西亚,是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外,全世界华文教育最为发达之地。该国有华文小学、独立华文中学和华文大专院校,是中国大陆、台湾之外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大专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
“华乐是民族文化的灵,华文是我们的根。为了不断滋养灵魂,茁壮我们的根,马来西亚华人付出了无数的艰辛。”马来西亚沙巴州崇正中学校长丘和新告诉记者。
在今年的马来西亚大选中,首相纳吉布为赢得华人选票,大打“华教牌”——先宣布其阵营如能继续执政,将拨出1亿令吉(约合2.03亿元人民币)的教育专款支持华文教育,进而又批准新建关丹中华中学、宽柔中学第二所分校,批准柔州一所华小迁入伊斯干达特区,拟让槟城韩江学院升格为韩江传媒大学学院等。
目前,马来西亚共有61所“独中”,约有7万在校生;华文小学超1300所,在校生超过60万;还有3所华文大专院校,每个走进马来西亚华文学校的中国人,无不被这里浓郁的中国风触动。
“马来西亚的华文中学都是‘独立中学’,即所有财政由华人社会独立供给,没有政府资助,华小只能得到政府的半津贴。”据估计,目前大马全国华校每年收到的华人捐款达数亿元,马来西亚95%的华人子女就读于华文学校。凌观保分析,虽然独中很受欢迎,但因为发展限制明显,每年还有近3000名学生因学额已满,只好转投国民中学。这种爆满的情况也出现在许多城市的华文小学中。每当新学年开始,总能见到很多华人家长连夜排长队,争取华校名额。
华人为华教事业自愿付出
“为了发展华文教育,每个华人生下来都要交两笔‘税’:一笔是每个国民都要交的,另一笔是自愿支持华文教育。”马来西亚砂拉越州新尧湾中华公学的校董黄文明先生形象地说,马来西亚华教有今天的局面,全赖华人自身的努力。
当地华人富裕阶层和有远见的家长以孩子入读这些学校为荣。如沙巴州江门四邑联合会总会长、崇正中学副董事长兼助学金筹集和发放负责人黄小娟,孩子都是崇正的毕业生。她除了其他支持之外,每一年都要去募集20万令吉(40万元人民币)的助学金,资助100名学生。
如今全面开花、走上多元发展道路的马来华校,其实经历过无数次艰难考验。无论是英国殖民、日侵时期还是马来西亚独立后,政策上的种种限制一直都存在。
记者曾拜访吉隆坡的尊孔中学,这是全马最早的独中,由广东人陆佑于1906年创立。其坚持和经历的磨难,恰好折射整个马来西亚华校的历史。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主持尊孔中学复办的林连玉,则是华教史上最为知名的人物。他逝世的日子,后来被定为马来西亚华教纪念日。
“正因为一系列不屈抗争,林连玉在1961年被当局剥夺了公民权和教师资格。”退休多年但一直致力于华教的师范学院华文讲师邱陶娟说,这样的事例很多。1962年,反对华校改制的严元璋博士就被驱逐,禁止他进入马来西亚联邦。
八万外族选读华校独中地位逐步提高
如今,华人呕心沥血所办的华校,也吸引了众多外族孩子入学。对此,华教的投资人怎么看?“别的族群能认同我们的文化,有什么不好?能造福更多人,实际上有利于华教发展的大环境。”
毕业于里卡士中华小学的第三代华裔邹嘉岚,是崇正中学华乐团的成员。学习琵琶3年来,她已经能熟练弹奏几十首曲子,而她的父母也都曾就读于华校。与她白皙的皮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多位异族乐团队友。今年上高二的马奥文是马来土著,父母都不会华语。“我父母早就说,这个世纪属于讲华语的人,会说、会用华语,可以去更多地方发展。我从4岁就开始上华校,学华语。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也都上华校。”马奥文说。如果闭上眼睛听,他那地道、流利的普通话与华人一点差别也没有。
艾得连也出生于土著家庭,一口地道华语,连广东话也说得很棒,中华乐器也演奏得不错。
“崇正中学目前有200多名非华裔学生,也有来自韩国、日本的。”戴莉芳老师介绍,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一位澳大利亚籍飞行师,就将孩子送到这里就读。那个洋孩子满头金发操一口标准华语,走到哪里都犹如明星。他在马来西亚读完华小、华中,回到澳大利亚读大学时,还拿到了华语演讲比赛的冠军。
沙巴斗湖新华小学是马来西亚唯一由乡团创办的华校,1922年由斗湖潮州公会建立。如今包括幼儿园在内,1000多名学生中有30%学生为非华裔。据校董沈时仁介绍,斗湖市区有7所小学,1家独中,都受到非华裔家庭欢迎,当地一些华小,甚至有70%的学生是非华裔。(林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