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阿曼留华生的中国梦:让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2013年12月10日 10:01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阿曼留华生的中国梦:让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纳赛尔在人民网北京总部(人民网记者曾书柔摄)

  40岁左右的纳赛尔是阿曼人,这是他第三次来北京学习汉语。早在1990年,他便作为阿曼苏丹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华学生,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度过了难忘的7年时光,陆续拿到了本科和研究生学位。1999年,他第二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外交学院进修了六个月。2013年,他再次回到熟悉的北京,熟悉的校园,度过了刚刚过去的三个月。

  与中国有着如此不解之缘的他,汉语也异常流利——外国人普遍掌握不好的四声调,他却能字正腔圆。原以为他三番两次地回中国学习汉语,是因为他的工作与中国密切相关。但纳赛尔说,其实他的本职工作很少能用得上汉语。他之所以数次来到中国,是因为他发自内心地喜欢中国、喜欢汉语。

  回忆起他在中国度过的第一段时光,他说,90年代的北京,街上车很少,人们大多穿着朴素和相似的衣服款式,路上什至能见到马车。二十多年后的2013年,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北京的大街上车水马龙,甚至有了堵车烦恼,人们衣着打扮也明显多样化起来。

  唯一不变的,是中国人的热情好客。

  纳赛尔说:“我喜欢与不同人群交谈。知识分子、政府官员、农民、小贩……与他们交谈,我能学到不同的知识。”他总结,中国人都非常友好、热情、好客,并不吝于提供帮助。

  他还想借本次采访寻找他早年在中国的一位名叫“关于(音)”的挚友。纳赛尔说,90年代在中国,他与关于相识、相知,两人经常一起骑车运动和游玩。关于曾与父母一起居住在北航,99年以后,纳赛尔再次回到中国时,曾去北航寻找。可惜,当时的大楼已拆除,曾经的寻呼机号也已失效,于是,两人从此失去了联系。“关于如今应该近50岁了,我非常希望能找到关于,重叙我们的美好时光”,纳赛尔说。

  谈起他的母校——北京语言大学,他的言语中充满了感激和自豪。他说,曾经有人问他,在中国生活是否有不便。他说,完全不会。北语有着全北京最好吃的清真餐厅,北语的老师对留学生关怀备至,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为学生排解困难,与学生关系融洽得像一家人。他由衷感谢老师们的关心与帮助,并为自己是北语的学生而感到自豪。

  说起汉语,他一方面为自己懂汉语感到骄傲,另一方面,他又大力赞赏了中国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努力与成果。他说,中国不遗余力地对外推广汉语与中国文化,是非常有眼光的行为。因为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的重要工具,文化是增进不同国家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如今,世界各国都有学习汉语的学生,这是中国文化魅力所在。“如果说我也有一个中国梦的话,那就是汉语和中国文化能被更多人熟知”,纳赛尔说。

  纳赛尔在中国的第三次学习已经结束,他即将返回阿曼。临行前,他邀请记者有机会去阿曼旅行:“阿曼是一个保留了很多阿拉伯文化传统,但又很现代化的国家。我们有长长的海岸线,是曾经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你们一定会喜欢。阿曼现在还开了几家中餐馆,每次我想念中国的时候,就去中餐馆找中国人聊天、吃中国菜。欢迎你们来阿曼!”(曾书柔)

【编辑:于小喆】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