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老外学中文:我是英雄,我是“汉语之星”
我的中文名字叫英雄,我在中国的汉语比赛中曾获得“汉语之星”的称号。关于我的纪录片《英雄,真的英雄》很快将在法国、比利时和瑞士电视台播出。
我第一次到中国是在2006年,代表高中参加学校的交流活动,那年我十七岁。中文是我的第三外语,学习中文的决定源于我的妈妈。她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和中国企业有合作往来。妈妈告诉我中文是未来的语言。
第一次中国旅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在济南的接待家庭住了一周,还参观了故宫和长城。回国后,我一直惦记着中国。读高三那年,在一次活动上我认识了一个来自中国济南外国语学校的交流生。通过他的介绍,我决定高中毕业后去中国留学。
高中毕业以后,在这位中国朋友和他的家人的帮助下我到了中国山东。2007年9月,刚过十八岁的我开始了在中国济南的求学生活。那时我没有预想到这次留学会延续至今。现在,我已经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2007年—2011年,我完成了汉语言专业的本科学习。2011—2013年,我又获得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
第一次知道“汉语桥”比赛是通过我的一位同学。她很喜欢这个比赛,每年都会关注。她告诉我这个比赛是中国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主办的,叫“在华留学生汉语桥比赛”。这个比赛是全国性的,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省份。每年参加的选手人数量都多得惊人。我参加比赛那一年有将近五千名选手报名参加。
起初,我对这个比赛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我不喜欢比赛,除非是跟自己比,而且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水平不够,和当时刚刚创办不久的“汉语桥”比赛一样,都处于“婴儿阶段”。
在中国学习四年以后,我认识了很多朋友,课余时间还学了相声,做家教和在中国到处旅游。大四那年,我觉得自己可以尝试一下“汉语桥”比赛了,看看自己的中文水平到底怎么样。 我的中国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支持我参加比赛。
报名后,我就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所以很少有时间参加学校安排的比赛训练。幸运的是,毕业论文答辩结束两天后,我收到了通过预赛的消息,这就意味着我可以参加2011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决赛。我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夏天我可以留在中国,并有机会参加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
比赛前两个月,我开始训练自己的体力和意志力,因为我预感到比赛会非常辛苦。我参加比赛的目的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认识新的朋友。如果能使自己留在舞台上的时间久一点,就可以体会到更多有趣的比赛环节,考验自己的水平。
汉语桥比赛的预赛是五月份开始的,八月份在北京举行总决赛。决赛录制大概有两周时间。总决赛要经历十个环节。在比赛的时候不光考察中文水平,还考察中国文化知识和临场反应。预赛时,五千多名选手就只剩下一百个了。我对自己能够成为百分之一,已经心满意足了。
事实应验了我的预期,参加决赛的这两周无论体力,还是精神,我都感到很辛苦。首先是精神上,因为山东赛区的选手都被淘汰了,我感到很孤独,为他们感到难过。其次,比赛节奏之快超出我的想象。在新闻发布会和第一轮比赛以后,我们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轮排练,每天都要录制节目、开总结会……那段时间,我经常凌晨两三点才睡觉。于是,我就把握一切机会让自己休息,比如午休的时候睡一会儿,在化妆和录制节目的间隙在后台打个盹也是常有的事。
成功晋级一个个比赛环节,但这并没有给我带来兴奋和满足,因为这意味着比赛还继续,还要坚持。真正令我高兴的是,在场的朋友都在支持我,还有很多被淘汰的选手也对我很友好。他们送礼物给我,比如一枚小徽章,一些小零食等等。他们虽然被淘汰了,但是没有讨厌这个比赛,这种精神让我想为他们坚持到最后。
比赛中,一些有趣的环节让我记忆犹新。比如演话剧、直销、做电视主持人、情景对对碰……这些都是比赛中我最喜欢的环节。
在决赛前一天,我的中国哥哥刘伟出差回来,专门到北京来看我决赛。他帮我准备了决赛,练习开场舞。比赛前夜,我、哥哥和其他几位比赛选手到大排档吃烧烤,放松紧张的神经。那天,我们玩到很晚,大家都很珍惜这最后的欢聚时间。因为我们知道第二天等待我们的会是更加紧张、忙碌的决赛和庆功宴
决赛是直播。大家都很紧张,事先排练了很多次。我们在舞台上的表现虽然时间不长,但结果却是决定性的。决赛开始,我们之前的成绩全部清零,三个环节后决定胜负。
在第三个环节“巅峰对决”后,我赢了决赛,获得了“汉语之星”的称号。中国教育部和广电总局的领导给我颁了奖。我感谢了我的家人、我的中文老师、我的朋友和所有支持我的人们。我很高兴经历了这次决赛,更高兴如此紧张的比赛终于结束了。
回到山东,没想到家的感觉也并不令人放松,因为第二天学校为我安排了欢迎仪式,学校领导、媒体悉数到场。于是,我被采访了,晚上还参加了齐鲁电视台的一个节目。
这次比赛以后,很多人认识了我,有人给我写信,有人给我送书和小礼物。我又受邀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春节特别节目、浙江卫视在阿根廷拍摄的节目、第五届“汉语桥”预赛主持人和评委。颁奖晚会上,我和第二届的冠军阿玛尔还表演了相声。
最荣幸的是,《今日中国》在做一期留学生选题的时候采访了我。使我有机会知道这本在中国有60多年历史的法文杂志。今天,我已经在《今日中国》得到了一个工作的机会,并借助这个平台给大家讲述我在中国的一部分经历。
在法国,我现在好像也有了点小名气。我的故事被《法国西部报》报道过。二月份(因为我们是1期,所以不需要加“明年”二字,请改法文),由Pierrick Guinard导演拍摄的关于我的纪录片《英雄,真的英雄》会在法国、比利时和瑞士电视台播出。
其实,我个人不太追求媒体的荣誉和被关注。我只希望可以继续留在中国工作。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在中国成家。我希望我的孩子除了会讲中文、法语,还能通过我的乌克兰女朋友学会俄语,成为这个时代推崇的“国际人士”。(本文作者系法国留学生Sébastien Roussill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