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七日电(记者 陈建 张子扬)医患之间的互不信任,医疗纠纷的日益增多,使弥漫各地的“看病难”雪上加霜。一旦出现纠纷,患者大闹医院,于是出现“大闹赔大钱、小闹赔小钱、不闹不赔钱”的怪现象。对此,身为医生、正出席北京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多位委员大声疾呼:应严厉杜绝医院方在发生医疗纠纷中与患者进行“私了”。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张澍教授就是这一观点的大力倡导者。他在参加北京市政协医卫界委员分组讨论时说,医院与患者进行私了,不仅助长了患者对医院无理纠缠,而且助长医院养成不良风气,降低了医院的医疗能力和规范性。
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院长王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科主任顾瑛等政协委员承认,近年来,北京医疗机构内频繁出现诊疗秩序大乱的事情,如在医院内外拉横幅、设灵堂、张贴大字报、堵塞交通、抢夺尸体或拒不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有的还威胁、恐吓、殴打医务人员。
北京市卫生局提供如下统计数据:北京近三年共流出两千多名医疗人才,并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医护人员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从事与医疗相关的工作。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接近四分之三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百分之四十七和百分之十三。很多医生对自己的执业环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恐惧。
北京朝阳医院院长王辰以政协委员身份,出席市政协日前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时坦言,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医务人员不愿意从事医疗行业、职业归属感下降,是很奇怪的现象。按理说,治病救人,无论在什么时代、哪个国家,都应是受人尊重的。医患关系原本可以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种人际关系。但越来越重的互不信任,打破了这种和谐的关系。例如从一些患者角度来说,每看一次病,都会担心医生是不是多开药、多做各种检查、自己多花钱;而从医生一方来说,患者可能不讲理,甚至要状告他们,彼此间防备之心很重。
医患之间的猜疑和防范,加剧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有些医生为了自保,反复检查,反复会诊,甚至动辄转诊。这无疑会增大患者的医疗开支。有些时候,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甚至同一医院的不同科室之间被转来转去,结果小病拖大、大病拖死,纠纷立现。一旦出了纠纷,医院因害怕事情闹大,影响声誉,于是想出钱息事宁人,这又助长了“大闹赔大钱,小闹赔小钱,不闹不赔钱”的风气。
其实,医患矛盾日烈,以及对于“私了”的无奈甚至痛恨,不仅在北京这类医疗资源丰富、名医大院林立的城市存在,在南京、苏州、宁波等二线城市同样屡见不鲜。
北京市多位政协委员呼吁,应为医疗纠纷提供一条合理合法的解决途径,维护和保障患者就医权,维护医院正常秩序,杜绝“医闹”漫天要价、医院无力应对的混乱局面。应形成由公安、司法、保险监督等多方组成的第三方调解队伍,达成共识,制定统一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纠纷认定和赔偿标准。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