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年初以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今年冬季,疫情还将继续发展,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流感属于中医疫病和温病的范畴,传染性一般都很强。针对本次甲型流感的肆虐,我国明确了18字的防控原则: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中医药界积极投入甲流防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陆2/3以上的“甲流”病例采用了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中医药防治流感离不开“扶正祛邪”。
“扶正”篇
中医所谓之“正气”,类似现代医学的“免疫”,简言之就是免患疾病的意思。只要体内正气旺盛,纵有许多致病因素(“邪气”),正气也能抵御,机体就可免于生病。中医非常重视“正气”在发病学上的主导作用,强调正气强弱是决定人体是否发病的最基本因素。
如何增强免疫力?养正气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自然可以形成。
食饮有节
饮食要适时:机体的消化系统有其工作的规律性,所以饮食要按时有规律,一般情况下,不可随意打乱饮食规律,造成脾胃功能紊乱,影响消化;饮食要适量:饮食要有节制,每餐七分饱;饮食要适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及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五味要多样化,不可偏嗜,少进刺激之品,控制肥甘厚味的摄入,适量饮水,戒烟限酒。总之,营养充沛,气血旺盛,正气强健,则免疫功能正常。
起居有常
中医非常重视起居作息的规律性,讲究适应四时时令的变化来安排适宜的作息时间,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长寿的目的。调适个体生物钟规律,保障充分的睡眠,不要熬夜;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使气血畅通,促进身体健康,否则,过劳耗伤气血,过逸又可使气血阻滞而发生各种疾病;坚持适合个体的体育活动,保证气血运行流畅,肌肉强健,关节疏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这样才能达到内外环境统一,正气旺盛,邪气不能侵犯人体。
调摄精神
流感属中医疫疠之邪,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险恶、变化多端、传变快的特点,且易伤津扰神。一部分人对流感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容易产生胆怯、畏惧,它反过来也可导致机体气机逆乱,免疫功能紊乱,更易导致病毒、外邪侵袭,产生中医所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的情形,所以要倡导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正确认识疾病与疫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同时流感的防控工作是长期的,我们不要被流感病毒搅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适寒温、调阴阳
人体生活在一定的气候环境中,气候的变化,不仅是六淫、疫气产生的条件,还能影响机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以及正气的盛衰。因此,不同的季节,就有不同的易感之邪和易患之病,如春易伤风、夏易中暑、秋易伤燥、冬易病寒等。所谓“四时之气,更伤五脏”(《素问·生气通天论》)。疫疠的暴发或流行,也与自然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反常的气候,一方面使正气的调和能力不及而处于易病状态,另一方面又促成了某些疫疠病邪的孳生与传播,从而易于发生“时行疫气”。
“祛邪”篇
规避病因
当某些传染病流行时,不是人人都会被传染,外感病邪多从口入,所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要从环境入手。首先,维持室内通风和空气清新,多晒太阳;注意集体卫生和公共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污染,尤其是人群集中的工作场所、生活场所、学习场所等,如社区、学校、医院;其次,注意清洁防护,注意在人群密集处戴口罩,如超市、农贸市场、商场,尽量远离患者,减少集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药食预防
随着对中医药的开发研究,现已证实,部分祛风、清热、解毒的中药有预防感冒的作用,这也与几千年来的中医药临床经验相吻合,如鱼腥草、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等,药食通用的葱、姜、蒜等都可以在日常的饮食中作为防病健体的佳品和有效的方法。中成药如名方“玉屏风散”“防风通圣丸”,都有防止风邪侵犯的作用,是增强免疫力、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经久不衰的名药。根据中医和民间传统,可用芳香化浊类中药,制成香囊或香薰,如苍术、艾叶、藿香、当归、白芷、山奈等。另外,对易感人群,还可通过食疗来预防,如咽喉干燥者,可每日用葛花、菊花、蜂蜜泡水代茶饮;体虚易患感冒者,可常用黄芪、西洋参片等泡水代茶饮。
在流感流行期间,家庭进行食醋熏蒸,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可有效杀死病毒,防止感冒发生。运用艾条燃烧的烟进行空气消毒,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在甲型流感大面积、高发性传播的形势下,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会对甲型流感的防治起到重要的作用,凸显中医药在重大疫情救治中的优势。 (陈跃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