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亚洲国家“劣迹斑斑”的日本血吸虫,天生不会自力更生,不得不靠寄生过活——原因就出在它的基因组上,轻营养重消化,“寄人篱下”是“迫于生计”。
今天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杂志《自然》,以全文形式发表了上海科学家领衔的“日本血吸虫基因组和功能分析协作组”的最新成果。这支国际科研团队经过五年奋战,终于完成了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功能分析工作。这是国际生物医学界首次破解多细胞人体寄生虫的“基因天书”,对一个多细胞人体寄生虫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功能解析,研究成果将为常死灰复燃的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防控、疫苗和新药开发带来福音。
日本血吸虫主要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等地区。目前,我国仍有7个省流行日本血吸虫病,80%的传播归因于耕牛。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的共同支持下,位于上海的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省部共建疾病与健康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会同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发起“日本血吸虫基因组和功能分析协作组”。3年前,他们公布了日本血吸虫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如今,研究团队又成功阐明各基因功能。
协作组的研究发现,日本血吸虫缺少很多与营养代谢相关的基因,因此必须靠“寄生”存活。而它体内有利于蛋白消化的酶类基因又特别多,能分泌弹力蛋白酶,消化人、牛等的皮肤组织,以便侵入其体内。
研究还揭示,日本血吸虫的中枢神经系统较原始,但外周感觉神经系统较完善。这有助于它攻击人、牛等富含营养的器官,如肝脏。日本血吸虫不具备高级哺乳动物的神经内分泌器官,但有类似功能的细胞。(李晓清 董纯蕾)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