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医改方案即将公布实施前,昨日(12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接受媒体采访时,阐述了北京医改规划。针对公立医院改革,方来英表示,今年,公立医院都要进行成本核算。这些核算数据,将是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分类、合理补偿的基础。
所有公立医院须成本核算
新京报:在国家医改方案中,最受瞩目的是公立医院改革。北京的大型公立医院非常多,如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这些公立医院是不是都会亏损?政府如何补贴?
方来英:现在有很多医院说自己亏损,但政府增加补贴的前提是,了解医院真实的医疗收入与医疗支出情况。所以,今年起,在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所有的公立医院必须进行成本核算。
患者满意度关乎医生收入
新京报:现在很多地方试点药房托管,医药分家。北京公立医院改革中会这样做吗?
方来英:把药房从医院分离出去,我认为只是一个形式。只要医生有开药的处方权,就会有药商通过各种办法来和医生进行利益联系。所以,北京市的医改希望设计一套政策体系,让医务人员的收入与他提供的医疗服务的成本、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紧密相关。比如这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由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合作,已经计划在一些医院试点的单病种医药费用总额预付制,就是想通过费用包干,让医院和医生在医疗成本和收入的压力下,想方设法为患者提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方案,严格控制大处方和过度医疗。
公益性要由保障手段解决
新京报:北京的公立医院改革能否解决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问题?
方来英:北京市卫生局正在设计一套新的公立医院考核评价体系,其中将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合理性、安全性,以及患者对这些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都纳入主要的评价指标,这些也都将影响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和补偿。
另外,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已经连续出台了很多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基本医保报销比例的新政策,提高政府对公众医疗花费的补偿,减少患者在求医时的自付费负担,这些都是公益性的具体体现。简单的说,就是公益性要由保障手段来解决。由政府主导的公立医院有责任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而由政府主导,社会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将保障居民人人在生病时,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
社区医生与居民签健康合同
新京报:目前北京市区两级财政有专款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北京社区卫生服务是否已达到完全的公益性?这种医务人员“吃皇粮”的做法,是否会影响医疗服务的积极性和效率?
方来英:“吃皇粮”的做法如果没有相关约束和激励政策,就会失去效率,也会影响服务质量。因此,我们的想法是,在北京下一步的医疗卫生改革中,要让社区全科医生与辖区内的居民签订健康管理合同,成为居民真正的“家庭医生”。居民如果觉得全科医生服务不好或水平不行,可以解除“合同”关系,改跟别的全科医生签约。如果有这样的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将更具竞争力,会吸引更多的优秀医生。(记者 魏铭言)
- 相关新闻
政协委员建议取消专家门诊
市卫生局称公立医院专家门诊会继续存在,但会限制规模
昨日(12日),有政协委员建议取消公立医院的专家门诊,让所有患者不分经济实力、享受同等医疗服务。对此,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专家门诊会继续存在,但公立医院会严格限制专家门诊等特需医疗服务的规模,并引导公众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首诊,“不能普通感冒也要到三甲医院看专家。”
政协委员 专家门诊实际浪费医疗资源
昨日(12日),政协委员分界别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李萍建议,在医改大背景下,公立医院的专家门诊应该取消。
李萍解释说,过去的体制下,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公立医院又考虑到创收,开始纷纷设置专家门诊。随着专家门诊的普及,不少患者即使看个感冒也要挂专家号,实际上浪费了医疗资源。
她认为,从医疗公平角度,公立医院应让尽量多的患者看得上病,并且提供平等医疗服务,“不应该提供特需服务,以经济实力大小,区分患者的医疗服务。”至于私立医院,则可以随市场需要提供各种专家门诊、另行收费,“国外公立医院都没有专家门诊一说,只有私立医院才有。”
李萍还提出,专家门诊造成了医生之间的收入差别,专家门诊收费较高,门诊费的50%基本都归到这些专家级大夫手中。
北京市卫生局 公立医院限制专家门诊规模
针对政协委员李萍的建议,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即将推进的北京地区公立医院改革,就是要解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问题。通过制度设计和经济杠杆限制过度医疗消费,引导公众有序、合理就医也是医改的应有之义。
方来英说,专家门诊会继续存在,但公立医院会严格限制专家门诊等特需医疗服务的规模,要求专家级医生的工作责任首先是满足疑难重病患者的基本诊疗需求。此外,要扭转患者小病也要看专家的习惯,引导患者有序、合理就医,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首诊。(记者 魏铭言 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