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汶川地震三周年:灾难淬砺,川人将感恩融入血脉

2011年05月12日 10:06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三年前,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调动全国各方力量展开救援,实施重建,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施与援手。三年来,举全国之力、集全国之智的“对口支援”模式在四川地震灾区成功实践,“如今的四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面对家乡建设和人民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感恩融入川人血脉。感恩,是对18个对口援建省(市)无疆大爱、无私奉献的感激之意,是穿越灾难、超越悲壮、走向豪迈的辉煌历程,是川人向党和祖国递交的一份满含深情的答卷。

  关键词:力量

  在感恩中奋发图强

  三年前的今天,猝然间地动山撼,数万名四川儿女不能回还。开道、急驰、抢险,自救与他救,废墟中飞出儿歌,总理蹲在被压学生身边;小郎铮敬礼的小手划过布满灰尘的额沿,用他的小手诠释着四川儿女发自内心的感恩。这三年,川人将这种感恩化作动力,形成不竭的力量源泉,用掘地求生的钢铁意志,竖起一座座抗震与重建丰碑。这一个个大写的“人”字,记录着同胞救灾时支撑与搀扶的剪影,铭刻下川人在废墟中向上崛起并走向豪迈的姿态与精神内涵。

  是的,这场巨大的自然灾害可以压垮生命的血肉之躯,却摧毁不了我们铮铮如铁的中国精神;锋利的钢筋和水泥块可以划破我们的筋脉,却冷却不了淌于其间的滚烫热血;灾害可以夺去我们的住房或工厂,却夺不走我们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念。这三年,川人在危难中凝聚的这股强大合力,义无反顾地摧毁了一切横于我们重兴家业面前的所有障碍;这三年,陨落的是同胞生命,站起来的是川人重生的伟岸。我们有将灾难转化为智慧的胸襟,我们有将伤痛化作力量之信念。这正如近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四川地震灾区时所指出的那样,“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超过灾前”。四川取得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决定性胜利,是川人将感恩化作前进的动力,铸就百折不挠的精神。史无前例的灾区信息透明,政府对灾区倾力资助,18个兄弟省市的对口援建,小“红标”身上充满热度。一声问候,一包水泥,一块方砖。祖国就是灾区的大树参天,团结就是伟大重建的动力源。

  灾难淬砺,川人在逆境中迸发惊人力量,灾难也是成就卓越和坚强的无形阶梯。经过三年的脱胎换骨,经过三年强身健体,如今的四川,愈加美丽。向伸来援手的同胞许下的这句承诺,川人做到了,且干得漂亮。这三年,凤凰涅槃的四川昭示了,人类的真正伟大在于能在痛苦中步步为营、昂首挺进。这三年,新生之舟起航扬帆,如今已阔步向前,每个动作都那么坚定,每个表情都那么刚毅。让幸存者活得更好,就是对八万多遇难同胞的最好悼念。这三年,我们跨越伤感,我们将向我们伸出援手的同胞兄弟的感恩之情植入骨髓。铭记感恩,阔步向前!

  关键词:掘进

  用感恩塑造明天

  时间可以淡忘伤痛,时间抹不去真情。地震已三年,惨烈场景历历在目,感动细节时时在心。可以说,这场罕见大地震,也是一场旷世的感恩教育。在四川1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震灾区乃至整个巴蜀大地,感恩教育、感恩行动已然兴起,激励着灾区人民不屈不挠、重建美好家园的斗志和热情。

  “因为有你,三年再造了一个新四川;因为有你,四川又添了一段新传奇;你的故事,多年以后还会被人传颂;你的恩情,四川儿女永志不忘。”这首《祖国不会忘记》的歌词,恰当地表达了地震灾区普通百姓的感恩之情。成都也是同样,从三年前开始,一场场别开生面、形式多样、生动感人的感恩教育就在地震灾区有序展开。都江堰市启动了全市中小学“生命·感恩·成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成都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百万学生感恩教育。组织各种感恩主题,开展各种感恩活动大讨论,学生们感受党和政府举全国之力开展的生死大营救和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从政府到社会,感恩不再是一个词,而是一件重要的事。成都将“感恩”写进文件,以援建者名字命名道路。都江堰派人去上海,彭州感恩福建行,发放2000万张熊猫卡向全球游客发出邀请,请他们参加“感恩之旅”,免费到都江堰—青城山等我市11个国有重点景区旅游。成都将以感恩之心、感激之情,为全国各地的旅游者创造最佳旅游环境。各种组织也通过各种形式表达感恩,如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感恩卡片,用一张小小的卡片来向灾区工作者表达自己感恩心意。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重建三年,灾区人民以感恩之心投入,三年之后,灾区人民以感恩之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建设中,以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回报社会。感恩,我们尊重生命,懂生活、善生活、爱生活。历经劫难之后,我们会用更大的激情投入生活,重建震后家园,恢复美好生活。

  感恩,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抒发,而且还是行动的升华。三年来,我们穿越灾难、崛起危难,用勤劳的双手在废墟上重建起美好的新家园!我们抗击金融风暴成绩显著,我们统筹城乡试验成果丰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开局顺利;三年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以感恩的心,吹响了奋进的时代主旋律。而今,一个崭新的灾区,在无数颗爱心中新生,一个希望的明天,在不断的感恩中崛起。

  关键词:援建

  时代精神的崭新篇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带来一次空前艰难的考验,也带来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灾后一周即分别从全国18个省市驰援而来的十万援建大军,以其身体力行,演绎了一个只可能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奇迹,书写了一幅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壮丽诗篇。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成都人以一种朴素的、传统的人生哲学,举起了感恩大旗,都江堰的熊猫卡、崇州的中秋宴、彭州的九斗碗,成都的“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或官方、或俚俗的各种方式,都承载着成都人的拳拳感恩意。不仅于此,与十万援建大军以及川内其他灾区人民一起,成都人民感恩前行,创造了抗震救灾的伟大奇迹。

  三年之后,回望来路,审慎反思,就会发现,“感恩”这一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概念,在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中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的道德范畴,被赋予了更广泛、更深刻的政治的、社会的内涵。

  这一判断绝非言过其实。

  其一,我们必须看到“援建”发生的背景和实施的条件。恢复重建中,正是党中央周密组织、科学调度,于震后一周做出了组织东部和中部18个省份,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进行对口支援的“援建”部署,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这正是中国特色灾后重建的独创,凸显了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的群众动员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可以说,没有这样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5·12”灾后重建绝不会是现在这种局面。从这个层面而言,“感恩”事实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认同。这一认同,体现在全国上下齐心的抗震救灾实践中,体现在灾区人民对政府、军队、援建者和志愿者的真诚感谢中。

  其二,“5·12”汶川特大地震既是一场重大灾难,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遭遇的一场重大考验。正是在这一重大考验中,“感恩”跳出了传统的格局,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从局部而言,“坚韧、从容、仁爱、感恩”已经成为成都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在成都灾后重建以及城乡统筹的深入推进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整体而言,“感恩前行”作为三年来灾区人民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正从灾区延伸,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感恩既是升华,也是凝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呈现。

  因此,感恩的意义,不仅在于回报,更在于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引导。

  关键词:舟曲

  行动是最好的感恩

  三年前,汶川特大地震,瞬间撕裂龙门山脉,从震中映秀到汶川到北川到青川,断裂带一直连绵300多公里。在10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范围,山河破碎,屋倒人亡,锦绣大地满目疮痍。四川何其不幸,四川又何其幸。震后的四川,18个省(市),2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其情可曰感天动地,其形可谓脱胎换骨,其心可称感恩奋进。

  用行动的回报是最好的感恩。2010年8月8日凌晨的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现场,四川人将“感恩”二字写在自己的背上,第一时间,紧急驰援舟曲,第一时间,派出救援力量,紧急调运大量救灾物资;在灾难面前,四川人感同身受,纷纷捐款捐物,与当地灾区民众一道和衷共济,攻坚克难。成都特警150名战士8月9日抵达舟曲灾区中心现场以来,连续奋战10昼夜,出动警力救人发物,现场疏导和维持交通秩序,确保7000余辆救援车辆顺利进出灾区;并维持治安秩序,确保灾区社会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还组成党员服务队、青年突击队开展各种亲民爱民行动,为受灾群众和社会救灾机构提供帮助。在舟曲救灾期间,成都特警忠实履行职责,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警察爱人民”的神圣诺言,深深地感动了舟曲的百姓。

  同样的祖辈,同样的根;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情。2010年8月15日天府广场为舟曲死难者下半旗志哀的时候,一个市民哽咽着说:“希望舟曲的人民坚强,因为你们后面有我们强大的祖国,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希望生者能够珍惜生命,活在当下,灾难压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舟曲不屈,舟曲挺住,中华雄起!”在成都一家银行的柜台前,退休职工赵文秀泪眼婆娑地捐钱,“我只想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舟曲的人民,钱虽不多,但代表了我的一点心意。”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四川也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心和温暖,现在我们也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温暖舟曲的受灾群众,帮助他们顺利进行美好家园的恢复建设。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因爱及爱,由受到施。舟曲救援,我们克服了自己的困难,派出了最好队伍;从感恩到行动,我们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知恩图报。用行动传递的感恩是最好的报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爱无疆,感恩奋进。这种超越时空的殷殷情怀已根植在曾经伤痕累累,今天生机勃勃的巴蜀大地,并伴随着这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走向重生。

  关键词:玉树

  更多感恩激发更多善举

  三年艰辛,三年努力,震后的四川正变得更加美丽——生态恢复,经济发展,座座新家园拔地而起……毫无疑问,这一成绩的取得,除灾区人民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外,更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国人民、社会各界的无疆大爱和无私援助。

  四川感谢你!成都感谢你!正是因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使我们变得愈发坚强;正是因为全国人民,特别是18个对口援建省(市)的无疆大爱、无私援助,使我们加快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步伐,三年任务得以两年基本完成。这一份恩情,四川将永远铭记!成都将永远铭记!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的,感恩从来都不仅是语言的流露,更不仅是写在标牌上的展示。真正的感恩,就应当化为行动。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正是因为感恩,所以我们看到:成都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就派出民兵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参与抢险救援,并捐款100万元;随后,成都矿山救援队、公安特警、消防战士和卫生急救人员等300余人,也于当天晚些时候火速赶往灾区。正是因为感恩,所以我们看到:作为外省医疗队,四川省医疗队迅速反应,第一个进入灾区;作为离玉树较近的城市,成都接收并妥善安置了被转运的大量重伤员。也正是因为感恩,所以我们看到:感同身受的成都市民积极捐款捐物;短短几天时间,四川民营企业家捐赠的款物就高达6000余万元……

  爱心在传递,善举在延续。谁都会有困难的时候,谁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毫无疑问,感恩就是将这爱心传递、善举延续的催化剂。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帮他,我们整个社会的爱心才会如几何级数般增加,反之,则会各自顾我,善举不彰。所以,如果说三年来全国人民对我们的无私援助,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一年前,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到玉树,则不仅再次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有利于放大这一系列的爱心善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我们都是一家人,看到兄弟姐妹有难,我们当然不会坐视不管,而常怀感恩之心,却是将这一优秀的传统美德延续下去的必需。更多的感恩,能激发更多的善举。(周明华 江南 文今 九木 闻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