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探访大山深处留守儿童群体:上学单程约需3小时

2011年08月22日 09:04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探访大山深处留守儿童群体:上学单程约需3小时
大别山深处的留守儿童(来源:安徽摄影家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留守儿童闪现出的人性光辉

  编者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俗语对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留守儿童而言,格外贴切。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他们或独居,或与爷爷奶奶在一起。因为理解父母挣钱的艰辛,他们生活特别节俭,有时钱不凑手,宁愿几天不吃早餐,也不会开口向父母多要点生活费。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让在外的父母放心,并用好成绩来报答父母。(《半月谈》2011年第15期)

  近日,半月谈记者前往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安徽金寨县、湖北红安县,探访留守儿童群体。孩子们身上普遍存在的那种自立的品格、感恩的心态,让人为之动容。

  廖建宁:天不亮起床

  大别山,6月底的一天,凌晨4点半。

  天还没亮,12岁的留守儿童廖建宁已经起床洗漱,之后,在浓浓晨雾中踏上了上学路。

  刚下的一场暴雨,把路面冲刷出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沟,路旁一两米深的塌坑随处可见。瘦弱的建宁身高不足1米4,走起路来却脚下生风。记者几次趔趄,用尽全力才勉强跟得上她。

  廖建宁是金寨县希望小学六年级学生。金寨县是革命老区,也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有59名开国将军是金寨人,大约1/3的开国将军生于此或在这里工作、战斗过。廖建宁和她的同学们对金寨县的这些红色史实如数家珍,非常自豪。

  父母都在江苏无锡打工的廖建宁,两岁起就跟着爷爷生活。爷爷要耕种三四亩地,插秧、锄地,还要养猪、养鸭,经常没时间为小建宁做早饭。小建宁就在路边小摊花1元钱买个煎饼,偶尔想改善一下生活,就多花1元钱买个鸡蛋或烤肠夹在煎饼中,边走边吃。

  小建宁很懂事,每天做完作业,就主动洗衣、扫地。爷爷做饭,她便帮着淘米洗菜。有时她也会下厨,炒个白菜、黄瓜或蛋炒饭,有时盐放多了,咸得咽不下,爷孙俩就用水冲洗一下再吃。

  学做红烧肉时,灶膛里的柴她放得太满,火势起得过快,肉块儿进锅时油星四溅,一阵炸响,直冒黑烟。小建宁吓得大叫,正在厨房外搅猪食的爷爷三步并作两步跑进来,把柴火撤掉,才化险为夷。

  最近几天,小建宁要开着灯才能睡着。因为近期的暴雨,她家屋后的山坡塌方了。万幸的是,土方量不大,对房屋没有太大威胁,只是屋顶瓦片碎了几块,结构并未受损。她在电视上看到有些地方发生泥石流时很多房子被塌方山体掩埋,很担心自己和爷爷的安全。夜里害怕,爷孙两人就把房间的灯一直开着,这样如果再塌方不至于摸黑耽误避险时间。这些天来,只要一下雨,小建宁就感到非常害怕,天一放晴,她就安心许多。

  熊晓静:独自坚守

  廖建宁和她的同班同学熊晓静相比,还算比较幸运的。在大别山山区,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自生活的。

  熊晓静家离学校远,她走一个单程约需3个小时,其中两个小时花在陡峭的山路上。如果遇到雨雪天气,路就更难走了,有时还会遇到山坡塌方封路的意外情况。“父母都不在家,就给我在南溪镇上租了间民房。”熊晓静说。

  记者在她的出租小屋内看到,煤气灶、书桌、电视、床等还算齐全。记者了解到,每天在保证完成作业的同时,晓静还得洗衣做饭、买菜择菜、刷锅洗碗、打扫卫生。

  晓静租房独自生活,一周生活费50元。有时遇有额外消费,生活费不够了,她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吃早餐,省下一两元;午饭只吃白米饭,不吃菜;晚饭去亲戚家蹭一顿。这样的“经济危机”可能会持续三四天,但她都毫无怨言地坚持下来,从不开口向爸爸妈妈多要生活费。

  “都吃不上饭了,为什么还不找爸妈多要些生活费?”记者问她。

  “每周生活费都是固定的,钱花完了,就像一本日历撕完,不能再撕了。爸妈打工挣钱太辛苦了,花完我也绝对不会再找他们要。”晓静认真地向记者解释说。

  最近有一个同学过生日,晓静制作了一张手工卡片,打算送给同学做生日礼物。后来看到其他同学送的都是三四元的发卡等礼物,她便悄悄地把卡片藏了起来。“别人送的礼物都是很贵的,我不好意思拿出来我的,索性就不送了,免得被别人看不起。”熊晓静盯着地面对记者说。

  有时,晓静会在放学回来的途中去菜市场,去一次要买回足够一个星期吃的菜。土豆一类便宜又不易变质的菜,是她的首选。为了省钱,熊晓静成了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高手:西红柿2块5一斤,她软磨硬泡2块3能买到;1块8一斤的黄瓜,她磨蹭半天让卖菜大妈以1块5卖给了她。“市场里的人都认识我了。”她说。

  为了省时间,她早晨不做饭,花一两元买煎饼或者包子;中午,她做米饭、炒菜时,会多煮些饭,多炒点菜,然后分几顿热着吃。“那样省事呀。”晓静腼腆地笑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