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网红”外卖炼成记
在济南文化东路山东师范大学附近,85后创客魏英明经营着一家外卖小店,择自己的姓氏取名为“魏蒸”,最近在外卖平台的排名中稳居济南前三,经常供不应求,但一起租房做生意的邻居有点看不懂了,每天生意这么好,却总是定点限量卖完就收摊,怎么送到手的生意还不做呢?记者 陈心如
电商式餐饮
魏英明曾在济南一家知名电商企业任职,先后两次创业经历,后来看到了很多白领用餐的痛点,毅然离职创办了外卖品牌“魏蒸”,不过在近五年的电商运营经历的影响下,他的餐饮创业从起步就有点不同寻常。
“先前就职的这家电商企业起步于淘宝,从一家小店做成了现在的知名电商品牌,我也在想,O2O外卖平台能不能孵化出轻餐饮的外卖品牌呢?”魏英明做餐饮前,“黄太吉”“雕爷牛腩”已经小有名气,“当时挺着急啊,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只不过缺少产品。”基于此,魏英明决定用电商的方式做餐饮。
中午饭点,魏蒸的点餐界面会显示,“仅剩3份”,或者干脆“已售罄”。“这些都是真实的,山师店早8点半开始销售,饭的份数是限量的,很多人会提前预订。”魏英明说,这是他们跟传统餐饮外卖不一样的地方,“传统餐饮是你点了什么他们做什么,而在魏蒸是我们有什么你就吃什么。”
魏英明把这比作是淘宝聚划算,店里的餐品定点定份销售,“这样一来,可以倒推我们的供应链,人工成本能比传统餐饮至少省一倍,就像网上卖衣服一样,库存是提前备好的,再找工厂做出来,最后根据款式去卖。”
品牌三级跳
如今,魏蒸在济南有三家分店,平均每家店每天卖出230份到250份外卖,而且几乎没有剩余,“我们当天的份数,是依据前一天的下单量。”
魏英明介绍说,现在的魏蒸已经是3.0版本,此前经历了一番迭代,“从高新区起,请了专业厨师,1.0的版本做的就是快餐,包装类似披萨盒子,荤菜和素菜再搭配米饭。”
2015年,O2O创业曾风靡一时,餐饮外卖随之井喷式发展,但到了2016年,却开始迎来关门潮,很多商家败下阵来。作为跨界创业的魏英明,见证了餐饮外卖的起伏,并开始了2.0的探索,“2.0的版本没有太大的改变,还存有问题,所以没上线就被Pass掉了。”
直到去年8月,3.0的版本才最终确定,做更适合北方人吃的蒸菜,主打无油少油健康餐,“从2015年10月底,开始做标准化研究,去年中旬才最终解决,现在所有产品都不需要厨师,效率比同行高出很多倍。”
魏英明拿到了一笔种子轮投资,现在还在洽谈下一轮融资中,“很多人也在尝试打破传统思维做餐饮,但跨界创业坑了很多人,却又帮了很多人,当我带着互联网的基因踏入餐饮,依然也没有放弃对产品的专注,而是实现了很好的结合。”
盒子的秘密
“你们家的盒子包装太浪费了!”魏英明说,他不止一次收到顾客的类似反馈,“他们提议可以回收再利用,一个盒子的成本3元左右,的确是不便宜。”但魏英明并不打算听取大家的建议,“如果我们回收了盒子,下次再点餐,当顾客想到这个盒子可能是别人用过的,有可能会影响用餐体验,不过我们会引导顾客把餐盒做成收纳盒等。”
作为一个外卖品牌,魏英明很舍得在包装上的投入,当初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外卖箱的尺寸,以及饭菜盒的大小,“我们是外卖品牌,没有装修别致的店面,只能从顾客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做文章,增强好的用餐体验。”
而接下来,这个看似浪费的包装盒里,其实会隐藏很多惊喜,“我们可能会让盒子里更丰富,小礼物、口香糖、游戏卡片……虽然会增加成本,但能开发利用更多的资源。”魏英明概括说,魏蒸从外面看只是外卖餐饮品牌,其实它是“餐饮+媒体+电商+微商”的复合体。
为了突出品牌想象,魏蒸设计了穿着袈裟的小和尚,取名叫“魏小蒸”,并以微信个人号的形式存在,实时与顾客进行线上交流。“我们正在把‘魏小蒸’IP化,围绕这个卡通形象,会陆续开发很多周边产品,以及一些子品牌,把餐饮再升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