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在海外应注重实践学习——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留学生活

留学生在海外应注重实践学习

2010年10月21日 16:55 来源:神州学人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编者按:2010年5月31日,在上海世博会大学论坛上,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史蒂文·施瓦茨校长发表了《论留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演讲。他的演讲不仅从学习认知的角度,从留学生如何适应海外学习生活的角度,向我们阐述了实践活动对留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澳大利亚的大学在帮助海外留学生不断通过实践进行学习的举措。以下就是他的演讲稿译文,希望能对海外学子有所帮助和借鉴。

  文/史蒂文·施瓦茨

  我非常荣幸地参加这次论坛,并能在此与你们交流关于留学生的实践学习。

  学生的实践学习由2个重要部分组成。我想把时间追溯到400年前,引用中国明末清初的哲学家顾炎武的话来解释这2个部分。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只学习书本不能增长智慧,学生应当每天观察并与所生活的世界互动。他相信对书本之外的客观世界的学习,“得理而验于事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顾炎武的名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提醒我们,要变得智慧,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而且永无止境;想要成为智者,更需要来源于教室之外的经验积累。学生不单单要读很多书,他们必须要行万里路,以杜空谈。

  顾炎武生活在400年前,但是他的思想仍旧与今天息息相关。如他所言,在澳大利亚大学工作的我们也深知,必须要为学生提供最好的书本学习。但同时,学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帮助学生行万里路,那将是学生获得实践经验的所在。

  以一位从中国来澳大利亚学习的学生为例。学习英语是行万里路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他们决定要出国学习。离开家乡和家人到国外学习不是件轻松的事,这需要勇气和冒险精神。

  出国前,他们首先通过学习书本、网站和宣传册来了解澳大利亚的大学,以及澳大利亚这个国家,这种学习只是学生获得经验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他们抵达澳大利亚后,通过自己融入社会而获得的。他们会了解新的习俗,品尝新的食物,参与新的体育运动。

  大学为国际学生提供迎新培训,这样他们就能为在澳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大学同样希望学生可以获得课堂之外的经验。澳大利亚的大学拥有自己的俱乐部、运动队、管弦乐队、唱诗班,以及政治和宗教的团体。一所大学拥有50或60,甚至是100个不同的学生社团并不少见。同时,大学还提供工作机会和志愿者活动,这其中还包括在不同国家学习的机会。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在教室聆听教师授课和通过书本学习只是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而体验学生生活、与其他学生相处、参加社团活动、在企业和政府义务工作、志愿帮助其他人,以及参加体育队伍打比赛,等等,这些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他们学习和他人打交道,学习沟通技巧,学习恪守承诺,成为值得信赖、能够按时完成工作的人;他们学习宽容、公正,以及公平竞争。这些实践学习,同他们通过书本学习获得知识一样重要。

  通过这些教室以外的实践学习,学生们还可以获得了解自己能力的机会。了解你自己,是成功的关键,无论在哪个领域。

  在古希腊,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就用“认识自我”来迎接它的访问者们。中国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曾说“自胜者强”,驾驭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自强”同样是清华大学的箴言之一。梁启超大师引用《周易》以激励清华学子,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最终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

  学生是如何来了解并驾驭自我呢?

  在逆境中考验自己,这也是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的一部分。如前所言,对留学生而言,离开中国来澳大利亚学习的考验,从学生们还在本国学校学习英语的时候就开始了。掌握一门外语是件艰苦的工作,需要刻苦的学习。掌握一门语言要求能够表达,能够倾听,能够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是如何描述世界的。这些技能中的大部分,都需要你有坚强的信念去投入实践学习。所以,从留学澳大利亚之前开始,这些学生就已经开始学习驾驭自我了。

  留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的下一步是开始同澳大利亚的大学接触。大学尝试通过迎新培训课程让这些转换尽可能地容易被接受,我们鼓励留学生获取在图书馆和教室书本之外的经验,如与伙伴、社团,以及当地家庭的交往经历。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帮助学生建立课堂书本学习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知识桥梁。我们深知这个世界变化飞快,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与时俱进,他们需要不断地通过书本来学习,同样也要不断地通过实践来学习。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提供丰富的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我们给予学生以技能和自信,使他们能够继续今后人生的万里征程。(翻译/郝青青 译校/祝敏申)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