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美国"人才逆流"致硅谷"人才荒" 海归纷纷回流创业

2011年05月13日 15:31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小罗是一位正在美国名校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大陆留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凭借名校的背景他可以在美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是他却告诉记者,他还是会选择回国。

  小罗:从我的角度来说,首先,在视野发展方面,至少在我看来,中国的发展潜力是远远要超过美国的。如果想能够至少在自己所学的领域方面有一番建树,回国在长期看来是最好的选择。同时,在家庭方面来看,可能作为男生来说,我并不是会经常想家。但有一点我会经常想起来,作为儿子,父母在国内,自己不能够照顾他们。我经常会有愧疚的心理,希望能够把自己扎在国内。

  小罗的现象并非个别,据最新资料显示,曾经是人才主要输出地的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近来出现了一波“人才回流”,而向来是人才主要接受地的美国竟然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人才逆流”。位于美国加州的硅谷,甚至还闹起了“人才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中国之声连线国际新闻编辑王宗英。

  主持人:究竟是哪些原因,让美国竟然留不住人才了?

  记者:根据美国机构最新调查结果,近9成中国人和8成印度人表示,自己国家市场对他们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可以给他们提供比美国更好的工作机会。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移民政策收紧是美国遭遇人才逆流的比较大的驱动力。美国一直是全球人才争夺战中最大的赢家,几乎吸引了全球半数以上的人才移民,全世界近60%以上的顶尖科学家都在美国工作。但9·11事件以后,美国移民政策开始收紧,对于众多技术人才和留学生来说,拿到美国绿卡也已成了童话。如果你是在2000年以后来到美国,而且是来自中国大陆或印度,你通过职业移民获得永久居留权的机会大不如前,需要根据合同辛勤工作八到十年,且中间不能换工作或在公司内部调职,才有可能获得绿卡。以移民精神享誉世界的美国,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移民政策最为苛刻的国家之一。从具体数字上来看,2000年初,美国最多可以发出19.5万张工作签证,但现在只有6.5万张了。

  主持人:这其中中国海归回流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记者:在最近一次人才回流的过程中,多达20万来自印度和中国的技术人员表示,在考虑回国工作。在过去20年中,只有约10万人选择回国。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当局承认2011年有数以万计的人离开美国回到印度或中国发展。美国媒体援引中国教育部门的数字,2010年回中国的海归创下的134800人的纪录,比2009年108000人增长了1/4。据了解,大部分返回各自国家发展的印度和中国的“海归”都是比较年轻的男性,已婚,没有子女。他们主要是持有管理技术或科学等学位,多数是硕士和博士。美国媒体及美国专家都表示,美国处于经济衰退的过程中,从长期来看,人才流失带来的伤害是无法想象的,关键技术人才的流失更会削弱美国竞争力。他们甚至认为,下一个谷歌、微软、苹果甚至会出现在上海或班加罗尔这些地方。

  海归回国创业离不开国内的环境支持,昨天下午,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组委会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这项活动已经连续了11年的活动已经成为全国海外人才引进平台,本次中国海创周筹备工作负责人栾庆伟接受了全球华语广播网的专访。

  栾庆伟:以前,我们主要盯着美国、日本等国家,现在看来,欧洲、澳大利亚等当的留学生都很多。他们手里掌握一大批成果,加上当地的经济形势并不太理想,而国内红红火火,他们现在也琢磨要回来。只要你是好项目,对我们贡献大,我们就敢出手敢支持你。他们在国外呆多年,真正下决心回来要有相当的勇气。实际上,从长远看,他们回来绝对是正确的选择,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他们自己和家庭。

  除了这一波密集的“人才回流”,“海归”在中国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丁兆林就曾经在美国工作和深造了4年的时间,拿到哈佛大学硕士学位以后,他回到了中国。在丁兆林看来,移民政策的收紧并不是这一波“人才回流”现象的根本原因。

  丁兆林:人才流动变得非常正常,中国在美国上市的近50%企业是由海归回创造的,这说明中国的商业环境比较开放。但从其他角度来说,比如理科科研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更多学理工科的人会留在科研环境更好的地方,这也是正常的。这次(人才回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移民政策的影响,但移民政策不是本质影响,最本质的影响是由国家经济活跃程度和经济开放程度决定的。

  在这次“人才回流潮”当中,中国又该如何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丁兆林说:对于人才本人的吸引的作为并不是特别多,应该作为的是建立良好的环境,让人才能够发挥作用。很多人想通过给海归房子或安家费等,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家看到在这里能够创业,市场经济已经建立,能够有更好的环境。对于人才的把握,最主要的不是给人才奖励,而是给人环境。本质上是需要的开放和更适应人才发展的经济环境,这是最有吸引力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