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大连多思路引进海外人才 事半功倍促产业发展(2)

2011年08月02日 15:0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平等合作 优势互补

  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是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企业,始建于1899年,是国家重点大型企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司先后经过六次大规模技术改造,由一个只能修理蒸汽机车的老厂,逐步发展成为能够独立设计制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机车车辆的现代化企业。

  从2004年起,大连机车随着引进各种项目开始大规模引进外国专家。不过在引进专家的选择上,大连机车董事长兼总经理闵兴有自己的看法,他告诉记者,聘请外国专家也要“挑挑拣拣”“精挑细选”,“因为我国的内燃机技术也位于世界前列,与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不存在代差问题,只是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所以,必须引进代表更加先进水平的专家才可以胜任。达不到中国水平的专家,我们就不会合作。我们引智主要是填补空缺,通过项目带动团队,引进一些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专家来弥补我国的不足。”

  强强联合,往往会产生1+1>2的效应。通过引智项目,形成优势互补。与闵兴看法相同的,还有民营企业家于德海。

  于德海,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光洋科技是大连市引智的一家重点民营企业。通过引智借鉴国外产业,并不是最终目的。“最为关键的是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人才队伍,真正掌握更高水平的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与世界顶尖级专家进行平等的合作。‘小学生与大学生的合作’是不合理的做法。”于德海说。

  据了解,近年来,大连市外专局积极搭建公共引智服务平台,广泛了解和征集企业对海外高层次专家的需求信息,通过与各类人才组织及人才机构的合作,为企业对外引进专家提供定制服务,形成了为企业引智提供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专家引进的系列服务,光洋科技的机床数控专家就是通过这种途径引进的。

  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近几年,光洋先后引进业内处于顶尖级的5位外国专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规范产业标准搭建基础链。之后,于德海便建立一支以自主技术人员为主和日本、德国专家为辅的研发团队,进行自主研发创造,成功研发了填补国内空白的14轴5联动高档数控系统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数控机床直驱功能部件。这项举动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为国家的战略经济安全提供稳定可靠先进的高档数控装备。

  按需引智 灵活便捷

  2001年,对于陈力来说是一个“坎儿”,大连奥托遭遇了发展瓶颈。作为大连奥托公司的董事长,陈力一直在琢磨,是向国外买技术还是与大牌公司合作?就当陈力举棋不定时,大连市外国专家局送来引智项目,就像一场及时雨,给奥托带来新的生命力。“当时,一拍即合,我们就开始走引智这条路,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提起当年,这位已年过花甲、诚恳待人的董事长,十分感谢引智项目。“引进人才,比买来技术更为有用。把人引进来,很多关键技术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大连奥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专门从事汽车白车装备规划、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的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引智,奥托向更高水平发展。先后引进韩国、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专家,极大地缩短了项目完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技术难题。2006年,被辽宁省政府评为“自主创新优秀企业”。2008年,宝马公司在中国汽车车身焊接生产线企业中,几经筛选,最终确定由奥托公司承接。这是宝马公司首次对中国企业发包,并将宝马车型的车身焊接线首次放在我国国内制作。

  船小好掉头。民营企业规模小,市场反应快捷。引智工作更为灵活,对某些特殊人才需求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通常通过人才市场、业内人士推荐等方式按需引进外国专家。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大师伊万诺·凯特林就是这样加盟大杨集团的。这位曾经任世界著名时装品牌阿玛尼男装设计总监,让大杨集团自主品牌的档次与品位得到大幅提升,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实力。其自主品牌创世已经成为中国高端品牌代表,深受巴菲特、比尔·盖茨等世界名人的青睐。

  很多专家也赞许大连的引智工作。来自德国的电气工程师托斯顿,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年。他说,在这里工作十分愉快,自己的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而且希望在这里一直做下去,直到“退休”为止。另外一位来自德国宝马公司的专家彼得,通过短期项目来奥托进行技术指导,他幽默地对记者说,“对我个人来说,有这样的经历,对在宝马公司内部的晋升也会有所帮助。”

  “我市民营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扶持规模以上民企和行业重点民企开展特色引智已成为我市引智工作的重点之一。”大连市外专局相关负责人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