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留学美国:多种途径规避误区

2011年08月03日 15:02 来源:大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1年,美国留学市场更加火爆,伴随而来的就是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高考生以及家长都希望早日获签奔赴理想的美国大学。但大部分人都存在一个误区:留学美国要有很好的托福、雅思和GRE等成绩,因而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如今,美国出台了很多宽松的留学政策,即使没有这些成绩也能圆您留美梦!

  多种途径 让留美梦想成现实

  直接申请。这种方式适合在国内有优异的高考成绩,并且要有很好的托福、雅思和GRE等成绩,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通常很注重这些成绩。

  “语言+专业”双录取。由于申请美国大学需提供英语成绩(托福或雅思),可由于一部分学生临近毕业才有留学想法,没有足够时间准备语言考试,同时也不愿在国内浪费更多的时间,语言成为申请美国大学的障碍,这时就需要采用“双录取”的方式,学生入校后,首先到语言中心学习语言,通过测评后,无需另行申请专业,就可直接进入大学本科学习。另外,也可先申请独立的语言中心读完ESL ,再考托福和SAT,然后申请其他大学。但这种方式只有语言中心的录取,所以在签证过程中会有些困难。

  “语言+专业”双录取同时修学分。这种方式与“语言+专业”双录取相似:“语言+专业”双录取在国外语言中心获得语言成绩时,不可以同时修学分,只有进入大学本科学习后才开始修学分;而这种录取方式在国外学习语言的同时,可以同时修得学分,获得语言成绩后,可以将修得的学分转入就读大学,这样可以减轻大学学习压力。

  社区大学。有“通往名校的高速公路”美誉的社区大学,是很多成绩一般学生的留美首选途径。社区大学较容易申请,无需托福、雅思和SAT等成绩;申请时间短,入学灵活,普通四年制大学需提前9-12个月申请,而社区大学一般只需3-5个月就可办理完所有手续,另外,社区大学一年有1月和9月两次入学机会,有些学校甚至一年有4次入学机会;读完两年社区大学后,学校会给学生颁发副学士学位,如果想继续深造,则可申请转读四年制大学,继续大三和大四的学习,以取得学士学位。但需注意,不是读完社区大学就可以进入美国所有大学再深造,一般而言,每所社区大学都有签署挂钩协议的若干合作院校,只有签过挂钩协议的院校之间才能转学分。

  另外,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留学时,很少认真地看一些相关资料,了解最新的留学政策,所以容易陷入误区,甚至导致错失很多好的留学机会。

  名校情结,只看国外学校排名。启德留学美加咨询顾问郭洁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家长的传统观念认为孩子读名校,自己脸上有光;而学生在选择大学时也往往看重学校的综合排名。其实,选择美国大学时,不仅要参考学校排名,还要考虑地理位置、气候、生活质量、专业声誉、学费生活费等相关因素。而双录取学校又要额外考虑,语言课程过渡到本科课程的难易程度。对于部分升学率过低的大学,即使排名很高,也要审慎选择。”

  一味选择热门专业。据了解,中国留美学生90%选择了商科,但其实美国本科教育注重文理通识教育,尤其是一些名校甚至在本科只开设文理学院(如哈佛大学)。因此,在入学时学生可以不选专业,等大三以后再将方向确定下来。郭洁认为,每个学生都应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做好规划,尤其是职业规划,所以在选择专业时要做全方位考虑。在此,郭洁给留美选择专业的学生几点建议:

  (1)根据个人特长选专业。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较易发挥和把握的专业,这样可以学得比较轻松,而且成功的机率也较大。

  (2)根据职业目标选专业。选专业要提前为就业做准备,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就业市场的走向,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3)针对申请工程、设计等艺术类的学生,留学要先选专业再考虑院校。目前,中国学生大多先选院校后选专业,这种做法不太科学。在国外,综合实力不强的学校并不意味着没有好的专业,而综合实力很强的学校也并非所有的专业都名列前茅。因此,先选定专业,然后再考虑在相关专业教育领域有优势的院校,这样才能提高成功率。

  专注于奖学金丰厚的大学。很多家长和学生只关注奖学金丰厚的学校,完全不顾及其他因素,如学校的师资力量、专业指导教授、奖学金给予的方式及条件等,为了孩子更好地学习,要综合考虑学校情况。

  留学美国费用昂贵。很多人都认为美国留学入学门槛高、学费贵,但事实上许多好大学的年学费生活费总和仅2万美元。因为美国是个特别注重多样性的国家,因此其高等教育有多样选择,从四年学费生活费合计160万元人民币的住酒店公寓宿舍的私立名校到一年学费3.5万人民币的社区大学等费用不等,而费用并不代表学校的教学质量。(王争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