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科学家,科普也是蒋高明竭力推动的一项事业。蒋高明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研究,曾先后在英国和美国做访问学者。在做好日常科研的同时,他还在报纸上开专栏、出书、写博客,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致力于科普事业。
科普需要常态化
“国内的科普总是出现在公共事件之后,而且很不系统。”这是蒋高明对国内科普事业发展现状的总结。
公众大多是被动地学习科学知识。蒋高明认为,公众总是关注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领域,不愿意花精力去了解看似与自己无关的科学常识。一旦切身利益受到威胁或伤害时,公众才意识到科学知识的匮乏,从而开始关心那些被忽视的常识。这集中表现在,每次公共事件的出现总能掀起一股公众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如非典、手足口病、禽流感、瘦肉精等事件。
科普也是一种生产力。他说:“很多情况下,如果了解、运用科学知识的话,公众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来解决问题。比如,现在我们利用生态技术,在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转基因的情况下,实现了用最低的环境成本将低产田变成高产田,小麦与玉米年亩产突破2000斤。这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使得粮食增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科普需要细水长流
如今,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的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科学家的职业内容日趋丰富,不仅肩负探索和揭开科学奥秘的重任,更加强调其科普责任。
“现在,国家一直在强调建设‘创新型社会’,但是如果连一些名词都不知道、不理解,连文化人都犯低级错误,那要怎么建?”蒋高明反问道,“科普是科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家一定要‘走下去’,让公众理解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而且要秉承造福人类的思路,要细水长流。”
“科普不好做!科学家要有较强的功底,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公众理解科学。”蒋高明感叹道,“科普是纯洁的,科学家要以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讲真话,这样才能做好科普。”(甘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