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批海归投身口译 会议口译“正规军”遭冲击
上海已有近万人从事各类口译工作,大批“海归”投身其中,会议口译“正规军”遭遇冲击
懂外语,当翻译?很多人认为天经地义,殊不知,其中的误解大了。
上周末,从事10多年同声传译工作的黄卫红,应邀出席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的上海华侨口译工作者协会成立仪式。会上传出一则消息:上海的从事各类口译工作的人数就快突破万人大关了。
最近几年,会议口译市场疾速扩容。乍眼看去,市场大了,从业人数理应多。但黄卫红仍感觉到行业的一丝“异动”:会议口译是一种专业服务,同声传译更是以“小圈子”著称。可现在,“入侵者”来了——大批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纷纷转行,钻进了会议口译行业。
同传“小圈子”近年有点乱
会议口译,是一种专门职业,主要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模式。交传和同传的市场价,不在一个等量级。
黄卫红科班出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能同时接手英汉和德汉两种会议口译业务。最近几年,找上门来要求购买同传服务的客户多了,可黄卫红却说,很多业务她根本接不了。曾经,有家企业想请黄卫红做德汉同传,可一听她的报价,立刻“吓”得撤了回去。“企业开出的价格是一天800元。这只能说明客户对会议口译服务根本不了解。”
客户数量在增多,但“好客户”却不多。如今,招商引资、外贸、商务活动日趋频繁,很多大型国企、民企会务和商业谈判活动增多,也增加了对会议口译服务的需求。
但这些“新客户”对专业服务规范和收费体系不甚了解。比如,一场会议光请一个同传不够,因为同传是俩俩搭档工作的;同传工作一般按天收费,工作3小时或不到3小时为半天,超过3小时不到6小时为1天,遇上专业背景很强的会议,译员准备会议材料的时间,可能还要另外计费……
作为同传业务中的“大头”,英汉同传的市场价近年一直在下跌。黄卫红解释说,不仅是因为“新客户”喜欢砍价,而且行业里也有“入侵者”愿意接单。相比之下,德语、法语等小语种,由于客户需求小,专业译员也少,市场价反而趋稳。
会议同传仅英语好远远不够
“入侵”会议口译行业的,海归占了多数。
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不少“海归”外语流利,当个会议口译能否胜任?“社会的错误会把会议口译市场搅乱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颎直言,会议口译有很高的专业门槛,并非“外语好”就能胜任。
柴明颎说,即使使用母语,要求A君在短时间内准确理解并复述B君讲的一小段话,都不容易做到,更何况要让A君在理解、复述的基础上,转换成符合听者思考和语言、文化习惯的外语。
同传服务收取的价格之所以昂贵,就是因为这个行当专业性很强,难度也很高。柴明颎说,上外会议口译方向只招收研究生,且学生能否毕业,不是学院老师说了算,而是要经过外籍专家的考核。
会议口译“正规军”小批量生产,而市场却遭遇“杂牌军”冲击。很多业内人士建议,作为专业服务的会议口译,或许是时候设立职业门槛,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了。
“高收入”背后是高风险
按照柴明颎的看法,普通人对于“外语”和“翻译”存有不少误解。“其实,这是两个专业。”当翻译,尤其是会议口译,固然要有良好的外语功底,但更重要的是具备信息转换能力和宽广的知识结构。
国内名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翻译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在市场上,要找到满足企业需求的同传译员,着实不易。个中主要原因是,这类企业有极强的专业技术背景,对译员的知识面要求很高。
环保类、化工类、医药类等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企业,对会议口译服务的要求不断增长。柴明颎说,上外高翻学院的生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除了本科外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出现了很多社会科学背景和理工背景的学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社会培训市场,“考证一族”中,也正掀起“口译热”,口译证书受到很多学生和家长的推崇。
“社会上的口译培训,和作为职业的会议口译,完全不是一码事。”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社会口译培训再“高级”,考的仍是考生记忆和背诵的能力,而非真枪实战的会议口译。会议口译员的“高收入”和这个行业的“高风险”密不可分。在实战中,意外随时发生。比如,音响设备突然失灵,或是会议发言者声音模糊或口音很重等。随机应变、处乱不惊的能力,都包含在会议口译员的职业素养中。
也正因此,有个资深译员说,要做这一行,除了技术、知识,“运气很关键。” (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