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解读国家公派留学趋势:人数每年将达2.5万

2012年08月24日 13:4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专家解读国家公派留学趋势:人数每年将达2.5万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简称《规划》)。该《规划》表示,到2015年,国家每年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将达到2.5万人。在自费留学者占出国人数更大比例的今天,国家加大公派留学的人数,对计划出国留学的学子来说是一个机遇。针对上述内容,3位专家就国家公派留学的相关问题发表了见解。

  受访嘉宾:

  王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

  王洪才:中国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

  施晓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问:据了解,2012年国家计划公派出国的人数为1.6万人,而到2015年将达2.5万人。国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决定增加公派留学人数的?

  施晓光:留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选派优秀科技和人文学者到世界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进修学习。这些人留学结束后,90%以上的人都按期回国服务,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洪才:国家对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度重视。为实现从粗放型发展战略到集约化发展战略的转变,必须从提升核心竞争力出发,而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我们已经认识到国内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体制性的缺陷,在此情况下,大量派遣留学生是快速弥补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捷径。基于这样的现实和动机,国家增加了公派留学生的数量。另外,经济发展也为大量派遣留学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问:国家增加公派留学的人数,对国家的建设及教育体制的变革有何意义?对有意愿申请出国留学的学子来说,又有何意义?

  王洪才:派遣留学生仍然是权宜之计,要真正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还必须立足于我国自己的高校。而让我国高校自己摸索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径比较困难。在此情况下,大量的留学生学成归国并出任大学教师,可以把国外的先进经验带回来,从而推进我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

  施晓光:国家增加公派留学人数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国家教育经费的增加,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已成为留学教育最大的输出国。在未来,我国自费留学人数仍将增加,相应地公派人数也会增加,所以从1.6万人增加到2.5万人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王烽:9000人是一个不小的增幅。这是所有有志出国留学的学子的福音,因为他们将有更多被公派出国的机会。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不太富裕的学子来说,更是给了他们更多圆梦的可能。

  问:我们注意到,目前国家公派留学的资助项目比较偏向理工科,在您看来为什么会这样?在接下来增加公派留学生专业及项目的选择时,是否应该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类的人数?

  王烽:我个人认为,国家拿出经费来资助出国留学,是从国家人才战略出发考虑的。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等重点领域、主战场的需求,有计划地派出留学生,这超出文科、理科的概念理解。当然,文科也存在这样一些领域,随着派出总量的增加,文科人数也会随之增加。

  王洪才:偏重理工科有现实的考虑,也有制度的考虑。从现实的角度说,理工科学习更容易见效,而人文社会科学比较复杂,学习不易见效。从制度方面说,自然科学受体制影响比较小。

  未来必然要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留学生的派遣力度。因为社会发展不仅需要理工科人才,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人才。而且社会越发展,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需求就越强烈。

  问:在日后国家公派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王洪才:目前国家在公派留学方面还存在重形式审查轻实质审查、重派出不重管理的情况,这影响到派出的实际效果。比如出国外语培训的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可以考虑取消。

  王烽:公派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必然带来管理和服务难度的增加。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面临的国际环境非常复杂,要从战略高度谋划出国留学生的选拔、管理和服务工作。(古俊生 林娟)

【编辑:朱峰】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