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在美留学生就业难:市场低迷 H1-B签证申请不易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4月19日 11:53 来源:上海侨报 参与互动(0)

  4年前,岳媛从青岛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会计专业,希望毕业后凭借这样的教育背景能够在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事与愿违,4年后她发现事情远没有她想象的那样容易。

  在美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一年比一年上升,但全美就业市场却越发低迷,这让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们面临更严峻的求职之路。

  据统计,今年大学毕业生有半数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即便就业,许多人也屈就与所学专长无关的低薪行业。在失业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加州,不少暑期即将毕业的学生都面临者“毕业就失业”的窘境。即便抛开这些因素,留学生在语言文化上也很难比肩美国本土毕业生,再加上签证身份等因素束缚,华人留学生们正无奈地面对着“就业难”这一似乎已成常态的话题。

  市场低迷 传统热门专业也被拖累

  尽管关于美国就业市场不景气的报道铺天盖地,但这似乎并没有动摇大部分准备留美工作的华人留学生的决心。在他们看来,依仗美国的工作经验,两三年后再回国发展,工作机会才会更多一些。

  今夏即将从南加大安娜堡传播学院毕业的萧同学说,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份在美国大公司实习的工作,实习期6个月。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能不能转为正式雇员,但对她来说能有这样的机会真的很幸运。她说,目前学院里很多同学都在找工作,只听说有个别的人已经找到了正式工作,大部分同学都还在寻找中。

  同样来自南加大的孙同学说,自己是计算机专业,工作还算是容易找到。她目前在一家小公司实习,希望能够取得一些工作经验。据她了解,除了计算机专业的留学生外,其他专业的都不容易找到工作。“中国留学生大部分都倾向于在美国工作两三年再回国发展,这样才算有工作经验,留学的价值也能得到更好地体现。

  近期的相关统计显示,美国就业市场上传统的STEM学科(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及教育、医疗护理等领域人才需求仍较高。其中计算机专业算得上一枝独秀,保持了良好的就业势头。

  比如从外州来加州找工作的计算机系应届生小齐,就幸运地赶在毕业前找到理想工作。同时拿下硅谷两家IT龙头企业offer的他说,在其中一家企业就职的校友向他透露,今年该公司“拼命扩张”,计划技术人员数量比目前增加50%,甚至有应聘者通过第一轮电话面试后,立即飞到公司进行第二轮面试,感觉“很缺人的样子”。齐同学也说,周围相识同学有的还在如火如荼面试中,不少找完工作的则欢天喜地准备毕业,在整体就业市场不济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就业状况算相当不错了。

  吴晨2012年底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之后找工作却四处碰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计算机及互联网产业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吴晨看到其他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几乎都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较好的工作,而自己却“颗粒无收”,便萌生了转专业的想法。他告诉记者,半年多来,自己通过从网上找资料学习、请教学校专业同学,自学了电脑软件编程。之后重新投简历,终于找到了一份IT公司的编程工作。

  “在美国留学的人,有不少都是先使劲争取出国,然后又后悔自己的专业找工作不容易,于是就想转学好的专业;而华人凭借自身的努力勤奋,很多转专业学计算机的人纷纷在IT公司占有一席之地。我所在的公司中就有四分之一的员工都是转专业迈入这一领域的。”吴晨说。

  不过,经济不景气也拖累部分STEM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即将从河滨加大数学系毕业的本地华裔张同学,虽不必担心留美身份,但毕业去向成为难题。张同学说,由于所学并非应用类数学,就业竞争力难以匹敌统计、会计类毕业生,因此他在大学时期就开始攻读教师执照,打算寻求中小学教职,但近年来加州公立学校经费大幅缩水,大批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被裁员,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求职更困难。如找不到工作,或考虑暂时到课后补习学校兼职,等明年返校攻读高等学位,增加就业选择范围,同时等待加州经济转好。

  即便有高等学位的本土学生,求职压力也不小,就业冷门的人文社科领域尤其如此。专攻美中关系和东亚安全的政治学系美国博士生Joseph,暑期即将完成学业,虽然一路名校,并在华盛顿顶级智库拥有一年的实习研究员经历,又讲得一口流利中文,但不少教职和政府资助研究项目都冻结招聘,他至今还未找到工作。Joseph 说,毕业后唯一出路就是留校做博士后,边积累研究成果边找工作,但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如愿,只能看运气。

【编辑:蔡晓晶】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