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西太原海归调查报告出炉 逾9成人不满国内薪资

2013年08月09日 15:40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海外归来一族”被国人形象地比喻成“海归”,在当前国内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海归们的发展现状也并不乐观。太原海归俱乐部从303名会员中匿名随机选取了100位来自太原市的海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8月初,这份调查报告刚刚出炉,通过诸多数据分析了目前海归人员归国后的就业选择,对国内就业现状的看法,以及国内就业满意度。

  1 九成人回国因为国外难就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去”,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海归拿着洋文凭回国就业。启德国际教育研究院早前发布的《201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显示,超过70%的中国留学生都选择回国就业。那么,为什么如此之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

  调查中,超过90%的海归都提及“国外竞争压力大,难以就业”是其回国的主要原因。面对国外就业的压力,“国内商机多”“事业的发展潜力比国外大”,而且,亲戚朋友、父母家人都在国内,这些人脉资源无疑是回国发展的坚强后盾。

  2 只有2%的人在外企上班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海归们在选择就业中,进入外企的人员非常少。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100人中,仅有两人在外企工作。这也跟山西外资企业相对少有很大关系。

  从新西兰留学回来的一位海归想换工作,去了人才市场,计划找个翻译或外贸类的,结果一家都没有。所以,从海归们就业的情况也能反映出,我省外资企业的缺乏。

  被调查的海归大多处于30岁左右,正是职场生力军,虽然超过95%的海归是“有工作可干”。多数集中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另有约两成的海归在自主创业。就工作的稳定性角度而言,有三分之一的海归拥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

  3 教育行业成为就业第一块跳板

  在接受调查的海归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正在从事着教育或者与教育产业相关的工作。这一点也比较容易理解。在调查者中,有近六成的海归留学选择的是英语国家。大家都表示“有英语基础,好过语言关。英语是世界语言,适用范围广”。

  而当他们归来后,外语能力无疑成为他们求职的一大利器。当这些英语不错又暂时找不到对口工作的海归需要自给自足时,投身教育文化行业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一位来自英国的海归曾这样说:“回国找工作面临一个专业对口问题,但至少自己的英语基础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实在不行就去给小朋友教英语,再不行就去做留学中介,至少咱有出国留学的第一手资料。”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教育文化相关行业从业的海归占较高比例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领域也正朝着专业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学习商科、管理类专业的海归较容易找到工作。据调查显示,海归们在国外所学专业中商科类、管理类、人文类专业所占比例超过65%。

  4 11%的人找工作时听爸妈的

  海归们归国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找工作。关于如何选择自己要从事的职业,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一名美国海归说:“我最看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是否有晋升空间。因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决定了我对这个职业的关注度。”而这正是年轻海归们的共识。其次,福利和工资待遇也是他们非常看重的。也许因为他们跑得远,视界也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因此在职业选择中,对就业地区的考虑并不多。而且,他们对父母及亲朋好友的意见的考虑是最少的,只有11%的被访者说,他们更相信爸妈。

  但是在调查中又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年轻海归们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多数人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5 被访者中没人月薪过万

  也许很多人觉得海归们的工资应该不低吧。当年出国花了好大一笔钱,留洋回来,会不会镀了一层金,身价也涨了?根据调查看,这样的想法距离现实还是颇有距离的。

  在100名参加调研的海归中,仅有约占36%的海归取得了硕士及以上学位,约60%的海归取得本科学位。大多数拥有硕士学历的海归月工资都高于本科生。约56%的本科生月工资在3000元以下,仅有约44%可以拿到3000元以上的月工资。而拥有硕士学位的海归中,也有两成人的工资在3000元以下,其余则都在3000元以上。

  工资超5000元的本科生和硕士毕业生的比例是相同的,不过工资超8000元的硕士毕业生的比例比本科生的比例要高。

  不过根据统计显示,无论本科生还是硕士、博士毕业生,月工资达到万元以上的,在被调查者中还没有。

  6 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绝大多数对岗位不满意

  在回国找工作时,多数人在3个月内就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用了近半年时间。不过有一个现象是,花时间长找到的工作似乎做得相对更长久些。

  根据聘用方式可以看出,64名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海归中有46名海归被短期聘用,长期聘用仅18人,然而在28名3-6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海归中,20人被长期聘用,8人被短期聘用。6-12个月找到工作的8人则全部被长期聘用。

  找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和聘用方式成正比,花费越长时间找到的工作则越有可能被长期聘用。同样,花费越长时间找到的工作满意度也就越高。在64名三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海归中仅有11人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42人对工作表示一般满意。3-6个月内找到工作的28名海归中则有18人对自己的工作较为满意,8人表示一般满意。而8名6-12个月找到工作的海归中,7名都对自己的工作持较满意态度。

  7 通过招聘会寻找就业信息的只有6%

  根据调查,海归们找工作的信息来源超过80%是靠自己父母和朋友提供的,从媒体、公共招聘会上寻找就业信息的,只有6%。海归获取相关招聘信息的渠道相对比较封闭,获取招聘信息的主要方式依然依靠家庭关系。

  一名从澳大利亚回来的海归说:“现在找工作不容易,难就难在没有渠道。很多时候都是父母给安排的,没办法!”另一位来自美国的海归则是这样评论的:“回来找工作才发现事实远没有想象那样美好。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用人单位对海归有偏见,要么觉得我们是在国内混不下去才出国镀金的,要么在薪资待遇上打折扣。好不容易找见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还谈不妥。其实海归要是用好了,潜力还是很大的。”

  8 认可国内薪资合理的只有5%

  100名受访者中,约占98%的海归认为国内国外在就业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大多数海归人员认为国外职员普遍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比较认可,工作热情度远高于国内同行。他们相对也可以得到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报酬。

  据调查数据显示,仅有5%的人对国内薪酬的合理性表示认同,83%的海归更羡慕国外薪资制度的合理性。绝大多数海归都赞同海外职场中的薪资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家普遍认为在国外工作所得还是相对比较公平的。其次,如果你很认真,并且努力工作,相应地,你的升职空间还是很大的。

  有超过90%的海归人员认为国外的工作环境要好于国内。相比较国内,国外各项指标都高于国内。海归们觉得,国外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制度更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

  9 回国供职事业单位九成人不满上下级关系

  关于薪资及福利待遇的满意度,有接近一半的海归持肯定态度。理由大多数是从现实出发考虑,毕竟国内现状就是如此,大多数人的工资都不高。竞争压力大,僧多粥少,能找个差不多的工作已经是万幸了。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在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职场竞争环境中,海归们已经“放下架子”,能够有理性地对待自己的薪资水平。

  几乎有90%供职于事业单位的海归不满意本单位的上下级关系。一名来自法国的海归描述,“在我们单位领导就是领导。有时候和人家打招呼都不理。我就纳闷了,这也太牛了!”一名来自德国的海归又是这样看的,“我们单位的领导绝对是"拍脑袋"型的。他一拍脑袋,你就有干的了。错了也得干,不干就挨骂。干好了是他的,出问题是你的”。

  其实当海归们说这些话给久居国内职场人士时,多半会让对方觉得小题大做,因此,这种不兼容也造成海归人员对国内就业满意度的下降,同时也会造成同僚对海归人员的误解和认同感的降低。

  10 普遍认为国内人才选拔机制缺失

  大多数在私企和合资企业供职的海归对自己企业的人才选拔机制持认可态度。然而,在国企、事业单位供职的海归几乎都不满意本单位的人才选拔机制。

  一位在教育行业工作的海归无奈地说:“我是一名研究教育的专业人才,擅长教育管理和教学法领域的专业研究。可是去了高校,职位却是学生干事!按资论辈呗,虽然我也代课,但我的职业满意度很低。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则是把自己从国外学到的东西应用在课堂教学上。用良心教学,真正造福于自己的学生。”

  一名来自韩国的海归评价道:“机会是有的,就看自己会不会钻营了,反正我自己不是那样的人。”

  海归们普遍认为,国内单位人才选拔机制缺失,按资论辈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即使有真才实学的海归也只能“熬年限”,这样不仅抹杀了海归人员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对本单位、乃至全社会人力资源成本的浪费。(李雅丽)

【编辑:邹春光】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