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青岛舰信息化改装后副炮只需11人操作
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我海军第十一批护航舰艇编队中,我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青岛”舰赫然在列。1995年服役的“青岛”舰曾出访过21个国家,执行过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任务,是大洋舞台上名副其实的“明星舰”。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任务需求,“青岛”舰从2008年11月起进行历时3年的维修和改装。出征前,笔者曾零距离感受了一番“青岛”舰“凤凰涅般”后的崭新风采。
登上“青岛”舰,全新的防滑甲板、整洁的通道和舱室……眼前所见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艘经历过17载风雨的战舰。外观上明显的改装要数舰艇近防炮、主桅上的雷达等电磁设备。舰桥上的干扰弹发射器和烟囱两侧的救生艇也都更换了。由于整体结构未动,“青岛”舰保持着改造前的满载排水量,依然是我国海军舰艇中航速最快的驱逐舰之一。
据副舰长韦俊文介绍,“青岛”舰主桅上电子侦测设备均已更新,达到了国产第三代舰艇的水平;机库上的雷达更新后缩减了重量和迎风面积,提高了侦察搜索的稳定性;舰桥两侧的干扰弹发射器换成多用途发射器;工作艇换成突击快艇,增强了执行反海盗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在副炮指挥仪战位里,排列着雷达、光电、红外等设备。由于采用指向、电气和火力系统三位一体的设计,该系统舱内占用空间大幅减小,以往编配20多人的副炮区队如今只需11人就能完成所有操作。
随后,笔者来到有“舰艇神经中枢”之称的作战指挥室。作为信息化指挥中枢,作战指挥室也进行了信息化改装。如今,舰上采用的国产第三代指控系统,在实时性能、网络容量、分析建模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指挥控制室内的作战指挥划分也更加合理,舰长、副舰长、情电长均有独立指控台,对空、对海、航空、反潜等指挥畅通迅捷。在负责数据融合的编辑台上,按动触摸式电子键盘,就能调出指挥目录和决策选项。指挥员现场处理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标信息,各作战台随即就能收到目标指示。一名指挥员在操作台上笑着说:“‘青岛’舰真正是浴火重生了,它比昔日更强大,我们对护航行动充满信心!”(季滨 于文献 刘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