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可建海上合作组织应对美国重返亚洲
时下,成长的老虎正遭遇蚊虫不断叮咬。《环球时报》最近刊发有关“中国版香格里拉论坛”的设想,跳出了闻鸡起舞的怪圈,但仍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局限于话语权争夺层面,且有另立炉灶的嫌疑。
周边麻烦集中在东部,而纠结于海上。本质上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我成功推进东亚地区一体化的反弹,也是东盟“10+1”机制未从经济层面及时升级到安全层面的后果。南海问题凸显了中国成长需要突破的三重局限:
其一是文明局限:如今,中国肌肉的增长远远超过思维进化的速度。中国的力量已经全球化了,但是我们的思维意识仍然徘徊于传统儒家文化内陆型的文明体系中,难以支撑海上中国的崛起。
其二是体系局限:传统的东亚体系以中华文明为中心、以朝贡体系为特征,是垂直型的等级秩序。西方的入侵,推翻了这一体系,带来了民族国家主权为核心的平行国际体系。领土、领海问题凸显出来,体现了东亚体系的失范。
其三是认同局限:亚洲本是一个地理概念,现代性的滥觞在亚洲形成了新的认同,让日韩等国将自己划入西方阵营。美国重返亚洲,已成事实。不确定的是,日韩菲等国是否“重返”亚洲,毕竟它们仍然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属于所谓“民主共同体”。亚洲能否成为亚洲,是给中国崛起带来的严峻考验。
为打造一个全新的国家身份,应对上述三重考验,笔者建议,可仿照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经验,倡导成立海上合作组织(Maritim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MCO)。
不同于上海合作组织,海上合作组织不划界,而着眼于海上权益的共识。简言之,不追求最大公约数,着眼于最小公约数。能形成海上合作的意识,减少麻烦,不搞对抗,就算成功。
海上合作组织将致力于管理海上边界安全,资源共同开发与危机管理。为此要倡导海上新安全观,深化10+1及10+3合作机制,打造东亚自贸区。海上合作组织将是包容性、开放性的合作组织,基本架构有三圈:内核是东亚国家组织,外核是区域力量对话机制,比如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最外圈是与欧盟、联合国等的观察员论坛,将所有矛盾方、利益攸关方、关切兴趣方,都以不同架构包容进来。
如此,海上合作组织将成为中国为亚太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源于中国而属于亚太,体现了我“包容性崛起”新战略思维。可以考虑联合东盟共同提出,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东南亚友好条约》为指导,以《联合国宪章》为精神,倡导海上共同行为准则。进而可以建立与上海合作组织对话机制,形成欧亚合作组织的雏形。
路遥知马力,我们要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底气,不要被巷子里的爆米花伤了雅兴。海上合作组织建立起来,虚张声势的美国重返亚洲也就hold不住了,正好给了美国一个台阶下。(作者是同济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