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军区训练基地培训学员驾驭新型主战坦克

2012年06月11日 16:21 来源:中国军网 参与互动(0)
北京军区训练基地培训学员驾驭新型主战坦克

  铁流滚滚,尘土飞扬,硝烟弥漫。6月炎夏,太行山深处的北京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再传捷报:数百名新装备专业学兵基础课目考核优秀率达41.6%,为历年最好成绩。“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基地司令员陈跃高兴地说:“这是着眼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创新教学组训手段取得的可喜成绩。如今,基地已建成全军规模最大、培训员额最多、专业种类最全的现代化兵种训练基地,先后向装甲机械化部队和工程部队输送了10万多名坦克战斗员和技术骨干。”

  基地政委徐思虎介绍,这个基地担负着为军区、海军、二炮和总部直属部队培养装甲兵、工程兵技术骨干任务,率先在全军训练基地总结出了科学化正规化训练的新途径,率先在争创先进训练基地活动中实现达标,率先开始新装备培训试点,使教学训练水平走在了全军兵种训练机构的前列,先后12次被总部评为“全军训练改革先进单位”、“全军兵种部队先进训练基地”和“全军装甲兵训练机构教学质量评估先进单位”,3次被北京军区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旅团单位”,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7项革新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300多项教学训练和科研创新成果推广全军。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装备陆续列装,新装备培训员额逐年增加,给有“兵种部队战斗力生成源头”之称的该基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地党委深刻认识到: 要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必须加速转变推战斗力生成模式,瞄着信息化锻造新型兵种骨干!

  铁甲摇篮育精兵

  电波道道,一条条指令频频传递;铁甲轰鸣,一辆辆战车破隘越障;火光闪闪,一发发炮弹呼啸中的……6月上旬,该基地组织数百名学兵驾驭某新型主战坦克,进行射击、驾驶、通信指挥三大专业合练,连续完成了快速机动、实装操作、维护保养等10余个训练新课目,加快了基地由培养合格专业技术兵向培养合格战斗员转变的步伐,探索的新装备训法战法,填补我军教学训练多项空白。

  为培养适应未来战争的高素质军事人才,该基地着眼紧盯“政治坚定、技术熟练、作风顽强、体魄强健、心理健康、能够直接遂行作战任务”的目标要求,按照训教一致、训战一致的原则,在全军率先确立新型兵种战斗员素质结构和培养目标模式,构建“信息化专业技能主导、多型装备兼容、心理与体智并重”的新一代教学内容体系,把教学目标由培养合格骨干提升到培养新型战斗员上。

  他们积极适应战斗力生成的新要求,把信息化课目作为训练“重头戏”,将网络通信、弹道计算机、定位导航、激光识别和热成像等有关知识列为学兵的必训必考内容,新增设复杂电磁环境基础知识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战术训练等65个课目。记者在该基地看到,学习钻研信息化成为官兵的“必修课”。每周半天的军事理论学习大讲堂,座无虚席;复杂电磁环境、信息网络知识等,成为官兵学习的热点;在战车内、计算机模拟室里,随时可以看到官兵紧张学习的身影。

  为使教学训练与未来战场“无缝对接”,他们突出实践性训练内容,增加实装操作和实弹射击训练比重,使学兵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比例达到1∶4,增设装备抢修、战场自救互救等内容,实现了学兵由单一技能型向复合多能型转变,大大缩短了战斗力生成周期,目前培训一名合格战斗骨干的时间比过去缩短了1/4。由该基地培训的学兵达到了不经作战部队适应性训练,就能直接遂行作战任务的标准。

  近年来,军区部队80%的坦克特级射手、一级射手、一级无线电手和驾驶技师、工程技术骨干都是由该基地培养而出,在海军陆战队抢滩登陆的两栖战车里、在从天而降的空降兵步战车里、在纵横驰骋的陆军部队新型坦克里、在国际维和的大型工程机械里,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组训模式信息化

  计算机教室内键盘声声、荧光闪闪,学兵登录教学网络系统,参与网上教学观摩;模拟训练中心马达轰鸣、炮声隆隆,学兵驾驭着新型 “战车”翻土岭越壕沟,纵横驰骋……记者目睹了该基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训练的精彩画面。

  面对惊涛拍岸的信息化浪潮,该基地深入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遵循战斗力生成规律创新训练方法手段,使信息化成果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实现了理论教学网络化、基础练习模拟化、技能实习集约化、考核测评智能化。

  他们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手段的创新,努力寻求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先后筹资近千万元,运用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等技术,建成了集各项功能为一体的教学训练网络系统,在教学场所和基层班排共建立了近千个信息终端,修建了74个信息化教室,形成了数字化基地;拍摄制作新型坦克、步战车和自行火炮等装甲装备三维动画教学片、多媒体课件1640余部,实现了网上教学、网上训练、网上考核,使数千名学兵能够远隔千里同听一堂课。

  在基地模拟训练中心,记者坐进异地合成训练仿真系统的座舱式模拟器,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惟妙惟肖的仿真音响让人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虚拟战场环境。为使训练条件更加贴近实战,他们自主研发了“某新型轮式装甲车驾驶虚拟训练系统”、“某型挖掘机液压锤快速更换装置” 等86套(台)模拟训练系统,建起了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模拟训练平台,研发了模拟训练器材1500余套(件),可完成装甲兵、工程兵90%的专业课目和75%的战术课目的模拟训练,官兵足不出户、不动实装就能开展全程序、全内容、全员额训练,专业技术、协同技能和战术水平迅速提高。各类仿真智能模拟训练系统辅助教学训练,大大减少了实装实弹的动用量,降低了训练消耗。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他们按照战斗力生成需求构设信息化的训练环境,把11个分类建设、功能单一的野外训练场整合为4个综合训练场,新建了模拟教室、综合实习教室等52个专业教室,构设了信息化条件下战场仿真环境,使部队不出营区即可组织各专业训练。

  他们依靠科技手段改进训练考评方式,先后研发了军事训练考核系统,建立了涵盖射击、通信、驾驶、修理四大专业56000多道试题的试题库,革新了坦克综合实习智能考评系统,研制了装甲车辆实弹射击训练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了理论考核微机评、技能实习系统评、实车实弹自动评,提高了考核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训练模式的更新,使学兵素质能力持续提高。从该基地走出去的数千名新装备专业技术骨干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实战化演兵场上显露锋芒,成为享誉全军的新型装甲兵战斗生力军;数千名工程技术骨干奔赴国际维和战场,荣获联合国国际和平勋章。去年,总部组织教学质量评估,该基地又一举夺得总评优秀,总部给予了抓教学训练工作的标准不一般、干劲不一般、成效不一般“三个不一般”的高度评价。

  新装备锻造新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作为综合性兵种教学训练机构,如何紧跟装备更新步伐使教学能力与部队需求接轨?他们强化“培育过硬骨干,必先锻造名师”的意识,始终把建强教学队伍作为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全面提升教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

  要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锻造适应未来战场需要的过硬战斗骨干,就必须使一线教员率先驾驭新装备。为此,他们把学信息化知识、练信息化装备,作为提高教学骨干能力素质的当务之急,把4种新装备、13个新专业作为训练重点,并组织教学骨干全员考核,95%以上的教员、76%的助教考取专业技术一级证书,实现了上装能操作,上场能组训,上阵能指挥。针对新装备教学教材紧缺、器材欠缺、人才短缺的实际,他们组织教学骨干集中研究、集体攻关,先后攻克96个训练难题,探索出了“升级编组、梯次训练、重点补差、结对帮带”等组训方法,评选出30多部“精品课程”,实现了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教学能力。

  他们着力打造教研兼备的“效能型”教学人才方阵,先后与装甲兵工程学院等7所院校建立协作关系,定期邀请专家教授进行教学指导,促进了教学水平整体提高;广泛开展“过级登科”活动,鼓励教员学历升级、专业过级、计算机考级,优化知识结构,使教员队伍研究生以上学历上升到18.4%;以“名师工程”为牵引,广泛开展“建名室、讲名课、育名徒”活动,评选“金牌”“银牌”教员,设立教学奖励基金,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教员队伍。近年来,先后有18人被军区评为“优秀科技干部标兵”,17人次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10人被总部表彰为“装甲兵训练机构建设先进个人”,4人被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和“优秀参谋人才”。

  为优化成长环境,他们将20名“精武教头”的先进事迹和个人照片制成灯箱,投入近10万元为高级讲师白凤华建立了“专家工作室”,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想方设法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一次性建成2个团级大队和1个建制营新营区,新建224套干部解困住房,营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如今,该基地逐渐形成了以复合型士官为基础、以中青年教员为骨干、以“金牌”、“银牌”教员为代表的高素质教员队伍,涌现出以一等功臣白凤华、军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吴广通、“全能士官”郭峰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群体,133名新型“武教头”领跑信息化练兵场。

  据该基地司令员陈跃介绍,这支始终站在信息化建设前沿阵地上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方阵,先后9次担负总部赋予的15套统编教材、22部训练法规编修和11种车型新课题试训等重大任务,编写的9本训练法规性文件被颁发全军,制作的280多部电教教材、2万多张幻灯片在全军推广,188部电教教材在总部、军区获奖,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做出了积极贡献。(王新军 王兵 夏贺利 张坤平摄影并报道:)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