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特等射手几秒钟内判定风向风速误差为零
“如果狙击手是一棵树,枪就是从树上伸出去的树杈。要想成为优秀的狙击手,必须培养与枪的深厚感情,实现人枪合一。”教官的一番话,让赵连权茅塞顿开。
“枪就是我,我就是枪”
盛夏,烈日当空,风速陡增,沙尘骤起,树叶哗哗作响。
课目:狙击步枪对600米目标射击。远处山坡上,10个啤酒瓶立于草丛中。远远望去,还不及一个指甲盖大。在场的官兵不禁为射手捏了把汗。
“啪、啪、啪……”枪响,酒瓶应声而碎,叫好声四起。
这位神枪手,是成都军区某团九连下士班长赵连权,全军特等射手。
百步穿杨,非一日之功。2007年底,赵连权刚入伍时,射击经常吃“鸭蛋”,在一次团里组织的考核中,还因脱靶拖了全连后腿。赵连权羞愧万分,发誓要练成神枪手。经潜心摸索,他发现自己射击不准的主要原因是据枪不稳。于是,挂水壶、砖头练据枪成为他每日必练的课目,全连射击成绩好的战友,也被他一一请来给自己开“小灶”。卧姿射击练精了,他就练坐姿、跪姿、立姿射击和运动中对隐显目标射击……年终考核,赵连权连续两次打出了5枪50环的好成绩!
打好了自动步枪、轻机枪,赵连权又盯上了狙击步枪。恰巧,参加过爱尔纳国际侦察兵比武集训的神枪手、副参谋长姚茂斌到连队蹲点,赵连权又缠着他取经学艺,苦练狙击技能。
一次狙击训练,赵连权的右腿被毒虫咬伤,且被汗水浸透,疼痛难忍,但他始终纹丝不动,一趴就是半天。训练结束,他撩起裤腿一看,伤口已烂了一大片。
今年初,赵连权参加狙击手选拔,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全军非特种作战专业狙击手集训队。然而,在高手如云的集训队,他第一次训练就当了“老末”。那晚,疲惫不堪的赵连权辗转难眠,他攥紧拳头暗下决心:一定要发狠练!
练据枪,别人在枪管上放1枚弹壳,他放2枚;别人练2个小时,他练2个半小时。他苛刻地要求自己,即使训练间隙也不停地进行睁眼、穿针引线和快速写数等训练,提高狙击手必备的专注、快速搜索和快速反应能力。深夜,战友们入睡了,他还在灯下分析白天打的每一张靶纸,看着弹着点分布回想射击情形,研究射击姿势、风力、气温对射击精度的影响。
尽管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可赵连权的成绩仍提高不大。
“如果狙击手是一棵树,枪就是从树上伸出去的树杈。要想成为优秀的狙击手,必须培养与枪的深厚感情,实现人枪合一。”教官的一番话,让赵连权茅塞顿开。经过一次次击发,赵连权进步神速,把“枪就是我,我就是枪”的境界演绎得淋漓尽致,几秒钟内便能判定风向、风速、距离和高低角,误差近乎为零。那段时间,他还通读了5部专业书籍,整理出3本射击笔记近5万字,记录射击数据100余组,绘制图表50多张。
天道酬勤。集训结束后参加比武,赵连权和来自陆、海、空三军100余名狙击精英对抗。大雨滂沱中,他快速翻木板、越高墙,警惕的目光随时留意四周动静。突然,前方靶标一闪,赵连权立即停顿,枪响,靶落……最终,他以787.85的总分名列第五,被评为全军特等射手,在军区10名参训队员中成绩最好。虽未进入前三甲,但来自哥伦比亚的总教练加西亚还是为集训队中年龄最小、兵龄最短、军衔最低的赵连权颁奖,并竖起大拇指赞道:“赵下士,好样的!”
(本文原题《“枪就是我,我就是枪”》,原载于《解放军生活》杂志2012年第7期,文图/蔡 波 杨佳燕 本刊特约记者 邓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