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训练重点转向体系对抗 有效提高实战能力
进入新世纪,南京军区某摩步旅经历了3任旅长,从担任集团军“蓝军司令”到成为军区专业“蓝军司令”,他们是我军实战化训练改革的见证者——
三任“蓝军司令”话今昔
第一任“蓝军司令”尹健——
瞄准实战,“假设敌”变成“真敌人”
“139.4高地”,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自我军首个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组建以来,高地周边的广袤山地就是红蓝双方对抗的战场,而这个高地一直是“蓝军”的主阵地。
回忆起任“蓝军司令”的第一仗,原旅长尹健记忆犹新:那场战斗,“蓝军”部署了近八成的装甲装备和兵力,集中了全部炮兵火力,与“红军”展开了近6个小时的拉锯争夺。
那一仗,“红军”侦察员吃尽了苦头:丛林高地处处设卡,暗哨密布,抵近侦察的侦察员被俘了一大半,逼着“红军”侦察兵使出浑身解数。
那一仗,“红军”指挥员伤透了脑筋:“蓝军”行动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光指挥所就探出了三处,逼着“红军”抛开“脚本”,使出看家本领。
“变化源于实战意识的提升。”尹健说,虽然当时“红蓝”对抗已经出现了多年,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蓝军”更像是一只被“红军”牵着的木偶。为此,全旅官兵从自身变起,摆脱陪练的影子,严格按照外军作战思想、战法训练,俨然一个“真敌人”。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该旅与某装甲部队的自主对抗演习拉开战幕。“蓝军”在一线阵地大幅丢失的情况下,利用“红军”攻击间隙反渗透,一举扭转败局。
第二任“蓝军司令”王鹏——
自主对抗,信息化“蓝军”初露锋芒
2008年3月,该摩步旅成为军区的模拟“蓝军”部队,时任旅长王鹏也由此成为新一代“蓝军司令”。
“一副老担子,箩筐沉甸甸。”王鹏说,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支不一样的“蓝军”:指挥方舱、无人侦察机等新装备列装;信息化指挥平台、侦察监视系统升级换代;主战装备信息化改造……战场还是那个战场,但战法却已不是当年的战法。
为此,王鹏带领“蓝军”集体“补脑”:建立军区第一个合同战术实验室,从排长到旅长五级指挥员人人都能进行网上对抗。
“战争年代,我们曾以‘攻得上、守得住、打不烂、拖不垮’闻名全军。信息化战场,还要加上‘听得清、打得准’。”王鹏说,着眼未来信息化作战,该旅成功模拟了几十种外军战法,演兵场上更加激烈。
那年6月,一场实兵自主对抗演练如期打响。“红军”装甲突击群兵分多路长驱直入,一幅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再看“蓝军”防御阵地,反坦克导弹多线配置适时开火,电磁干扰全程压制……双方激战数小时,“红军”坦克损失近2/3、人员伤亡近半,才突破前沿阵地。
“蓝军”越打越狡猾,“红军”越战越顽强。来自总部的专家观战评价:“我军这支信息化‘蓝军’劲旅已锋芒初露。”
第三任“蓝军司令”周瑞峰——
体系集成,“蓝军”有了“三头六臂”
不久前,一场山地进攻战斗打响。“红军”部队刚一离开营区,“蓝军”航空兵便突然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红军”几十辆坦克瞬间遭到重创。
“其实,现代战争已难分前方与后方,开战即全时空、全方位对抗。”第三任“蓝军司令”周瑞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红军”卷土重来,在武装直升机、战斗机支援下实施立体突击,却遭到“蓝军”电抗、频谱等5支信息化作战分队阻击,处处挨打……
“这场战斗,双方进行体系割裂与反割裂、目标夺控与反夺控对抗,‘蓝军’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有机融合,体现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战斗结束,现场观战的专家们说。
“从阵地攻防到信息攻防,再到体系对抗,‘蓝军’成为我军训练转变的风向标。”周瑞峰说,如今“蓝军”不再是昔日单纯的摩步分队,而是有了“三头六臂”的新型信息化合成“蓝军”。
对抗演习动真格,让体系作战链条的每一环都动起来,让每个单元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贴近实战对抗演练,让“红军”受益匪浅。演习结束后,“蓝军”帮助“红军”完善一批战法,有效地提高部队实战能力。(欧阳浩 戴强 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