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空军推进装备保障改革 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2012年08月09日 10:02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核心提示

  空军雷达、导弹等兵器装备运行动力保障手段,过去长期依靠油机发电。随着国家电网建设和部队装备发展步伐加快,一些部队逐步使用市电开展日常战备训练,与油机发电相互补充,称为“油电捆绑”保障模式。北空雷达、导弹部队连年推进兵器装备运行动力保障模式改革,既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更以良好的作战保障效益为加快转变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提供了强劲“动力”。

  7月下旬,在完成市电接入工程施工,经训练、装备、后勤等部门联合验收后,北空导弹某营正式按“油电捆绑”保障模式运行。截至目前,北空雷达部队93%的雷达站已经实行新的保障模式。审视新变化,透视新模式,解读关键词,可以得出诸多启示。

  保障要素精确投向“准战场”

  在某雷达站阵地上,没有过去常见的油机轰鸣声和油烟味,油机员章浩直接轻推配电闸刀,雷达立刻运转,空情随即上报。

  近年来,部队新增雷达和新型武器系统主战装备在设计上都有市电接口,完全具备市电运行功能。以地导部队某型武器系统一主战装备为例,经过实装实测,该装备市电运行成本不到油机发电成本的2/3。

  基于科学的论证,为让保障要素精确投向训练场,北空物油系统在对油料请领、运输、储存、加注、核算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中,不断探寻新的保障途径。尤其是逐步推开的“油电捆绑”模式,充分利用市电电价低于油机发电成本的有利条件,适时以市电保障代替油料实物保障,既实现了降超增效目标,有效缓解油料供需矛盾,又减轻运油行车安全压力,促进了战斗力水平提升。

  雷达某旅在全面推行新模式后,还进一步深化油电精细化管理工作。他们为每部雷达安装电表,将雷达用电与生活用电分开管理,战备油料与生活用油分开管理,实现油电单装核算,进一步完善“油电捆绑”管理模式,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

  “战场”与“市场”高效接轨

  7月下旬,在正式按照新的保障模式组织战备训练的北空导弹某营,地方电力部门的专业人员应邀对电工、油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帮带。

  军民融合是“油电捆绑”保障模式的最大特色。某师后勤部助理员万荣伟介绍说,他们在改造中,地方专业力量从论证、设计、施工到后期维护都全程参与。同时,在“作战战备任务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的共识下,地方政府先后投资40余万元,为雷达某旅完成3个大型雷达站的变压器增容改造工作。

  这一新模式改革需要多部门相互支持和配合。北空各级油料部门就职责、分工等相互协调沟通,同步研究制订建立新的战备保障制度等机制,推动了新模式的良性循环和深入发展。

  作战保障效益“水涨船高”

  在某雷达站等级转进演练中,战勤人员无需等待油机发电,就可直接开机获取空情。雷达进入正常运转所需时间由过去30分钟缩短至1~2分钟。

  新模式改变了传统供电方法垂直、单一的局面,拓展了部队平时、战时有效保障手段。2008年,执行奥运空中安保任务期间,雷达某旅机动分队首次实现空军部队外出驻训“油电捆绑”保障,部队快速反应能力明显提高。

  在新模式下,如何保证“闲下来”的油机员业务能力?对此,导弹某营副营长闫梦鹊表示,他们将定期组织培训、检查、评比,确保机动条件下油机员具备过硬的保障能力,通过组织相关专业学习训练,提升他们“一专多能”的打赢能力。

  新模式缓解了地面油料指标供应紧张的矛盾,有效规避单一保障模式可能出现的复杂形势下油料供应问题;油料收发和运输任务也相应减轻,噪音和环境污染明显降低,安全效益显著,从而促进了部队安全发展。(谷运平 蒲俊红)

  跨越观念之坎

  ■李 衡

  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基本前提。审视一些模式机制建设,本身技术难题往往容易克服,但人的思想观念落后,包括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障碍却决定着建设的起点、进程、效益。

  与时俱进,不能仅仅停留于观念、认识阶段,而需要各级跨越观念之坎之后,进一步打开眼界思维,瞄着向信息化转型去超前思维,努力构建与落实主题主线要求相适应的科学理念体系,确立起目标牵引、信息主导、能力为本、精细管理、追求卓越等先进理念。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