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军区文工团改编黄河大合唱令人耳目一新
诞生于上个世纪抗日烽火中的《黄河大合唱》,由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享誉中外的经典音乐巨作。回眸其70余春秋的传唱历程,《黄河大合唱》以其穿越时空的精湛艺术魅力和精神感召力,始终昂扬着中华儿女为民族和国家的昌盛而牺牲奋斗的战斗豪情。
时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之际,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为再现这部经典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艺术家们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对这部经典进行了精心的改编。他们将原西洋管弦乐的演奏形式改为民乐演奏形式,给予这部民族音乐经典以新颖的解读和别致演绎,使之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口味,观来令人耳目一新。
作品改编足见真诚与匠心
众所周知,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拥有一支始建于1955年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族乐队。近年来,虽然人们的艺术欣赏愈趋多元化,但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民族乐队,仍以敢为人先的艺术追求,矢志民乐表演的“突围”与创新,推出了《泰山》《沂蒙》《春江花月夜》等大型民族交响音画系列作品,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好评。但是,这次对《黄河大合唱》的改编,他们遇到了不小挑战。
因为,经典音乐作品是经过岁月淘洗的艺术瑰宝,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唱段早已深入人心,不经深思熟虑的贸然“动剪”,都会导致改编失败。然而,当记者细细翻阅数易其稿的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文本,不仅深感其细致认真精神跃然纸上,同时也从那一段段特意用黑体字标注出来的原作朗诵词,以及改用民乐演奏、伴奏的原作经典旋律和唱段,触摸到了改编者尊重原作的那份真诚!
真诚之下,如何增减有度、拿捏有方,足见改编者的艺术功力。我们欣喜看到,改编者在吃透原作基础上,首先在新补充朗诵词上下了番苦功夫,他们在努力达成新词与原词句式风格相似性的同时,也蕴含了今天的人们对抗战精神的一种历史反思和审视,使作品的思想含量为之倍增。同时,他们在运用民乐这一艺术手段重现经典时,努力契合原作乐章之间的起承转合和主题意蕴,量体裁衣,应景用器,妥帖而巧妙地运用民乐合奏、笙与乐队琵琶伴奏、管子、唢呐对奏以及独唱、对唱、小合唱、大合唱等多种表现手段,再现原作的雄浑昂扬、悲怆婉转和热血贲张,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极大地拓展了民乐再现经典的艺术表现力。
舞台艺术呈现多元而流畅
运用音舞诗画手段进行民乐作品的宏大叙事,是该文工团近年来勇于探索的一项成果。主创者们运用音舞诗画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进一步体现、烘托、升华了《黄河大合唱》的主题意蕴,使整部作品的舞台呈现更加丰富、精致、流畅。
在舞美设置上,主创者们大胆地运用先进舞美手段,全方位包装这部民族交响乐作品,其磅礴之势、清新之气、娴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为渲染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汹涌气势,该作品的舞美设计打破传统固定模式,力求简约质朴、恢弘大气,集中表现波涛滚滚的黄河水系。整个舞台采用整体斜坡式表演平台,而演奏平台则采用多层次叠加抽拉运动方式,在舞台表演斜坡上综合运用,使整个舞台表演区域有了更强的纵深感、立体感和通透感。尤为可贵的是,与歌唱演员们一样,民族乐队的队员们不管是合奏还是独奏,均被赋予剧情中角色身份,在8个乐章演奏中多次换穿服装,共同加入作品的二度创作,推进、烘托剧情演绎。
舞台的正面纱幕和两侧巨大LED屏幕,以及舞台背景的大型LED屏幕,均起到了渲染剧情骨干作用,字幕、黄河波涛、朗月风清、不时闪现的日寇烧杀劫掠的罪恶镜头、中华儿女奋起抗战的珍贵影像,令人如临其境。而大型水车、渡船、礁岩等道具的巧妙运用,也勾勒渲染了一种悲壮、激昂、雄浑、大气的现场氛围,为表现黄河儿女不畏强暴、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和万众一心、团结抗争的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丰富的展示空间,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在具体章节的谋划上,主创者们也匠心独具。例如,在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中,巨大风车背景下,导演精心设计了唢呐与管子的对奏以及两个男声的对唱,当表现“张老三”、“王老七”痛失家园的悲情吟唱与管乐的感伤呜咽之后,4个演员又一起登台高歌和演奏了那段激动人心的旋律:“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音声落时,场上掌声如雷。
名家高手云集阵容强大
该团团长、总导演刘荣认为,每个艺术品种的成长壮大,都离不开各种艺术创作表演资源的借助和扶持。近年来文工团以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和瞄准艺术前沿的全方位目光,精心打造推出的每个剧目,都融入了创新的元素。
为提高民乐交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质量和艺术水准,他们特邀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担任艺术总监,著名作曲家、总政歌舞团团长张千一担任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家陈春光、林伟华等加盟作曲,著名舞美设计师张国宝担纲舞美筹划,著名指挥家王天力担任指挥。
为组织最强演出阵容,文工团以民族乐队为骨干队伍,采取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相结合的办法,集合起一支200多人的演出队伍。演员队伍中,云集着数10位军内外知名的民乐演奏家、歌唱家和话剧表演艺术家。例如,在第二乐章笙与乐队《黄河颂》演出中,著名笙演奏大师胡天泉就以宝刀不老的精湛演奏技艺,为这部经典作品力添华彩,博得满场热烈掌声。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演出现场400名年轻战士既是观众又是群众演员,当演至第七乐章合奏与合唱《保卫黄河》时,400名战士齐刷刷在观众席两侧起立,加入了如潮似风的“风在吼,马在叫”的激情合唱,声震剧场穹顶,接力传承着《黄河大合唱》永远年轻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第八乐章合奏与合唱《怒吼吧黄河》,把整场演出推向高潮,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不屈精神和必胜决心激励着每一名观众,台上台下合奏出爱国主义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