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特种作战旅配发红外单兵信息化头盔
天兵天将,不过是传说中的神话,而在塞外北京军区某特战旅驻训场,记者却见证了现实版的沙场神话。
8月中旬记者来到该旅二营五连的当晚,适逢旅里即将展开一场红蓝对抗演练。背上单兵背囊、戴上新型作战头盔,配好某新型自动步枪,携带某新型夜视和爆破装备……眨眼间,特战队员被全副武装得像一个个“外星人”。
暗夜如漆,沟壑丛林。作为红方的特种作战营官兵施展各种伪装技能,很快与四周地貌融为一体。而在山岳一侧,作为蓝方的特种侦察营五连官兵操纵着各式观测器材,夜鹰般注视着前方,记者发现以往侦察兵脖子上挂的望远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战场电视和头盔上的传感系统。
作为第一代特种兵,旅长金铭自豪地说,近年来部队陆续配备了一些高科技侦察装备器材,能在各种天候下获取对方情报。这与当年的侦察方式有天壤之别。
夜色掩护下,一架直升机悄然升空,疾速扑向对方营地上空。记者不禁感慨,如今的特种兵已经具备了越山跨海,远程高速突击能力。
凌晨2时,蓝方指挥员、侦察营营长姜永生依然紧盯着战场电视侦察系统显示屏,心里直犯嘀咕:再过10分钟,还不能发现目标,这场较量就要以侦察营的失败而告终。
就在这时,战场电视侦察系统屏幕突然一亮,只见红方悄无声息地刺进蓝方阵地,“天兵天降”的突击队员与先期到达的潜伏队员胜利会合,快速接近蓝方指挥阵地,而此时哨兵却毫无察觉。
随着一阵刺耳的爆炸声,刹那间,蓝方机场和导弹阵地等主要设施被摧毁……如此惊心动魄的场景,让记者目睹了“天兵天降”的神奇风采。
第二天,该旅参谋长于高军在作战指挥中心对此次演习进行讲评。墙壁上悬挂着的近10年来特战旅历次参加军事演习“矩阵图”上的一组数据变化吸引了记者的眼球,以往官兵执行任务配备的装备多是望远镜、地图等简单的侦察器材,沟通联络基本靠电台,如今单兵、小组、整班执行突击任务,携带的是卫星导航终端、红外单兵头盔等信息化装备,而且兵力投入明显减少。
“昔日匕首钢枪,今日宽带流速。”记者翻开该旅《加快特种兵部队人才建设和转型5年目标规划》,尽管跳伞、泅渡、攀登、射击、捕俘、操舟、奔袭等类似词汇历历在目,更有诸如宽带、流速、信息采集、目标引导、体系作战等新词汇频现。
和特战队员一起晨练,记者看到各种类型的运输车、坦克装甲车等停放在野外演练场,成为一道壮美的景观。
旅政委李树元自豪地说:“如今我们部队拥有这些高新技术装备器材,使特种兵不仅成为天上猎鹰、地上猛虎,还是海中蛟龙,特种部队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作用愈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