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将:中国航母命名已定案 国产航母不久出现
郑明:中国航母不能只有第一艘
一年多来,中国航母公开见诸媒体后,我一直处于兴奋、欣慰和关注的状态。我一辈子当海军,从事海军装备建设,曾经梦想过发展航母,也参与过一点航母的早期工作,现在看到中国航母的曙光终于出现了,心情很激动。
今年,中国航母平台已多次试航,受到各方关注。在我看来,部分评论很有真知灼见,但也有胡言乱语和恶意中伤。环球网收集了大量国内外对航母的报道,并鼓励我以一个老水兵的身份探讨航母话题。我深为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环境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创造条件的宽容气氛所感染,舆论界人士把国家大事既当成新闻报道,又为决策者提供群众意见。据我初步统计,自2011年7月27日以来,国防部发言人就中国航母公开发布了12条消息,至今几乎平均每月一次,这是军事“透明化”的进步。在此,我就几个大众关注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理解,以国防部公告内容为依据来做解读与大家交流。
我退出现岗已将近20年,所以并不知道国家、部队对航母下步规划安排。我只是通过经验做一些分析,希望不要干扰上级决策,不起负面影响,能够在集思广益中起到有益作用。
我国第一艘航母会起什么名?
现役的西方航母,多以历任总统或海军名将命名,这体现了外军的传统和对历史的尊重。我国的各型军舰都以不同类型的地名做舰名,这说明人民海军是保卫祖国的战士,是华夏大地的儿女,每一艘军舰都是流动的国土,和祖国家乡息息相联。这个命名增进了远在海洋的水兵和命名城市父老乡亲的联系。我听说有的舰艇退役后,它们的命名城市尽管不在沿海,地方政府都会想尽办法把军舰迎回家,陈列在故土上永远纪念。这种事迹动员了千千万万青年人参加海军,也鼓励水兵在大洋上为祖国争光。
两栖舰艇以山命名,补给舰以湖来命名,我认为山的寓意是威武庄严,湖是滋润,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色。关于中国海军第一艘航母的命名,我曾经给海军首长建议用“黄海”号。我的想法是,这艘航母的诞生地在黄海,后续舰也可以继续用海来命名,例如“东海号”、“北海号”等等,还可以显示出保卫祖国海疆的特殊意义。但有同志告诉我说,航母的命名已经定案,但还不到宣布时间,并不是以海来命名的。最近有人分析说,航母的命名还是沿用传统的地名,因为航母体型庞大,可能选用一个省名。航母虽然是一个大工程,但仍然只是保卫祖国海洋权益的一种军舰,并不会改变国家军事战略,这或许是沿用地名的原因之一。不过杨宇军在5月31日的国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界对于中国计划建造多少艘航母的类似报道很多,都属于推断和猜测,中国有关部门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认真研究中国航母的发展问题。我认为他的话完全可以移用于“命名”上,我完全相信有关部门会从高层次、大视野和光荣传统等多方面做出使广大人民都振奋的科学决策。
什么时候会交付?
2012年7月26日,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目前没有得到有关航母平台将于8月1日前后交付部队使用的消息。中国航母平台于7月30日才结束第九次海试,按常理推断,也不可能在8月1日交付。杨宇军的回答并没有否认近期交付的可能性。于是公众开始分析,有不少人认为,交付时间一定会和一个重大节日或者政治活动相结合,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最近有猜测称交付日期会在“十·一”或者十八大前后,但是官方并没有就此发表回应。我作为一个老水兵,盼望航母早日编入人民海军的序列。
1994年退休时,我曾对时任海军司令张连忠说,我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亲自参与完成航母的任务。张司令安慰我说,航母是需要几代人来完成的。我非常期盼航母早日交付部队,但是我认为,绝对不要着急去迎合一个大节日。
航母上有几十个大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是一件大工程,同时还有几千件配套的设备和几万种材料、元器件。航母的技术难度、规模和水平不亚于航天工程,并且一定要先进、顶用、可靠,经得起海洋环境、战斗环境、历史和现实任务的考验,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都是不能疏漏的。当我们创建好了一个必要的、完善的条件之后,再请相关领导部门优选一个适当的日期才是适宜的。只要把潜在的问题尽量在交舰之前解决妥当,不论在“十·一”、十八大前后或者年底入列,都是震惊全国和世界的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