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谈F22:新战机遭遇困难不应夸大渲染(3)
对他国的启示和建议
F-22作为世界五代机的先驱,其动向一直吸引着各国军方及工业界的高度关注。回顾F-22研发和服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及相关影响,可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1. 对F-22存在的问题应客观认识和正确面对
回顾美国F-22研发和服役的历史可以看出,对于五代机这类技术跨度大、先进技术密集的尖端装备,研制中出现波折以至服役初期问题不断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新产品的研发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每次问题的出现和解决,都是朝着产品性能提升和技术成熟迈出的重要一步,最终将带来整个技术层次质的飞跃。
另一方面,对F-22出现的问题也不宜过分夸大和渲染。我们应看到,由于当今世界处在一个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F-22作为外界长期关注的焦点,有关它的各种信息很容易被大量搜集和传播。而目前美国内媒体、国会、政府问责署以及竞争厂商等出于各自不同目的,都在密切关注着F-22的现状,不时披露并抨击其负面情况,致使F-22给外界形象不佳,而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如完成“增量3.1”升级后的F-22对地攻击能力已经较初始型有了相当提升。即使F-22一再遭人诟病的价格问题,若与当前四代机最新改型动辄数千万、上亿美元的单价相比,也不算太离谱。
对他国来说,对未来先进装备研发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同样应保持客观态度,不宜受到近期F-22风波的影响。
2. 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应与性能指标同等重视
对五代机这类先进航空装备来说,要确保其具备跨代的高性能,大量先进甚至全新的技术必不可少,但如何避免由此带来的维修和保障性问题,非常值得重视。
客观地说,对于五代机研发及服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美军方和工业界并不是没有预见和考虑。F-22在方案设计阶段就高度重视保障性,并将其放在与隐身、超巡、超机动等战术性能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采用自保障特性设计、交互式配件供应和综合维修信息系统等手段,理论上具备了比先前战斗机更好的维修和保障性。但即便如此,F-22服役后仍有大量始料未及的问题出现。
有鉴于F-22的经验教训,他国在军机研发过程中尤其应注意避免片面追求飞机高性能、高指标而忽视维护和保障的倾向,而应将维护与保障性与性能指标、成本费用、项目进度等统筹考虑,做到维护保障与战技性能同时论证、同时设计和同时验证。但由于有美国F-22的先期探索,他国在研发同类装备时具有后发优势,可以针对性地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从而少走弯路。
3. 军机发展应兼顾近期和长远需求,对其合理定位
F-22的发展过程横跨冷战与后冷战、机械化战争与信息化战争时代,由此造成其性能需求和功能定位出现偏差,以今天的观点看,该机似乎同时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方面,F-22被要求同时具备隐身、超巡、超机动等五代机所有性能特征,以期在性能指标上全面压倒对手,这增大了技术难度、成本费用和潜在风险;但另一方面,F-22在作战功能上又过于单一,偏重制空作战,忽视多用途性能,致使其在后冷战时代很难找到用武之地。这对今后各国军机发展来说,无疑是前车之鉴。
我们应看到,出于信息化条件下多军种联合作战的需要,加上今后单机制造和使用成本越来越高,多用途和通用化是未来军机发展的必然途径。但考虑到各国技术经济实力和作战需求的不同,同时有必要对新机性能指标和采用的高新技术进行综合权衡和合理取舍,避免贪大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