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军区总医院医疗救援队彝良震区抢救伤员纪实
中新网成都9月17日电(田华)云南彝良“9.7”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总医院国家级医疗救援队行1200余公里,深入重灾区洛泽河镇水泥厂、毛坪乡、金家营村、新场中学等10个灾民安置点及村庄,及时在灾区提供医疗救援。
9月8日凌晨零时26分,医院接到增援云南彝良地震救灾的命令后,迅速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成由顾建文副院长为队长的抗震救灾国家级医疗救援队。晨7时,由顾建文副院长带领国家级医疗救援队采取空运和摩托化机动方式,历经6个半小时,紧急奔赴云南彝良抗震救灾第一线,并深入灾区展开紧急救援工作,当天便巡诊伤员50余人。
9月10日,医疗救援队携带医疗药品,冒着余震不断、山体滑坡和滚石的危险,挺进“地震孤岛”洛泽河镇,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治行动。
医疗救援队10名队员座3辆“猛士”越野车刚抵达毛坪乡与洛泽河镇交界处,飞石滚落,尘土飞扬,落石挡住了队员们前进的步伐,经过救援人员紧张抢修后道路终于能通行。医疗救援队不惧如雨飞石和悬崖峭壁,顺着洛泽河边的狭窄公路快速前行,沿途随处可见山体滑坡和滚石,路边很多房屋和车辆被滚石砸坏。医疗救援队途经10公里公路历经两小时,遇险情20余处,一路险象环生。
医疗救援队队员徒步来到洛泽河镇水泥厂灾民收治点,逐个帐篷巡诊,耐心细致地询问伤情,检查伤情,发放急需药品。洛泽河镇簸以村70岁老大爷熊正昌有慢性咳嗽、咳痰等疾病10年余年了,地震发生后,加上受凉感冒症状加重,心内科专家李德博士检查发现其双肺有哮鸣音及痰鸣音,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李博士当即给予抗感、解除支气管痉挛、止咳、祛痰等治疗。
毛坪乡堰沟社40余户群众住在大山深处,震后急需实施医疗救治。9月10日上午8时,医疗救援队10名队员背着30公斤重的单兵携行背囊和药品,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出发赶往毛坪乡堰沟社。在村民刘家义受损的房前,队员询问伤情,并针对刘家义在地震中左足被石头砸伤拇指,局部已出现严重肿胀和疼痛。队员们对伤口及时处理,避免了伤情进一步加重。
医疗救援队员徒步2个小时,来到86岁的毛坪乡堰沟社刘文娟老大娘家,得知其在地震中背部受伤,由于地处大山深处,无法下山就医,专家现场仔细检查后,给予药物治疗,老大娘的疼痛明显缓解。
巡诊过程中,队员们累了就歇息一下,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一口水,一户一户巡诊,一个伤员一个伤员诊治,一天便巡诊150余名村民。“作为国家级医疗救援队,就是要急灾区群众所急,解灾区群众所需。”队员们表示。
彝良县人民医院是收治地震伤员最多、伤情最重的灾区医院。医疗救援队发挥专家多次参加抗震救灾经验丰富的优势,主动与该院沟通协调,组织专家面对面帮带医务人员,到病房和医疗帐篷对重伤员逐个进行评估、诊治,提出科学救治方案,纠正初步医疗处置不当36人。医院18号病床上的彝河镇毛坪乡79岁老大爷黄先亮是受伤伤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其在地震中不慎摔倒,造成右股骨颈骨折,专家们仔细诊断后,科学制订治疗方案。
震后3天,彝良县角奎镇新场中学灾民安置点受灾群众近3000名,每天人数不断递增,成为灾区第二大医疗救治点。医疗救援队主动请示成都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采取驻点治疗和周边巡诊等方式,主动承担繁重的救治任务。
在灾民安置点,医疗救援队队员耐心细致地为就诊的地震伤员检查伤情,询问伤情,发放药品。家住毛坪乡大麻村新场组的村民温元强右脚因地震造成粉碎性骨折,专家们用绷带、夹板为其外固定包扎。
目前,成都军区总医院国家级医疗救援队已在震灾区救治伤员3380人,转移受灾群众50户,发放价值5万余元急需药品和食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