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和谐使命——郑和舰环球行”纪实(6)
华侨华人为之振奋
“千万次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可目睹亲人们渐行渐远,我的眼泪还是悄然落下。祖国,尽管我不在您的身边,可到哪里我都深爱着您……”
7月19日上午,南美厄瓜多尔瓜亚基尔港,送别“郑和”舰,忙碌了5个昼夜的华侨庄锋毫无倦意。他打开电脑,凝神静思,登陆“厄瓜多尔福建华人社团网”,写下了他连日来的内心感受。
“郑和”舰到访瓜亚基尔后,负责提供后勤保障的庄锋就把生意上的事交给了妻子打理。那5天里,庄锋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为“郑和”舰官兵的服务保障上。“亲人来了,能为他们做些事,心里舒坦、幸福!”庄锋这样说。
“华侨的爱国心、中华情,我们感受一路,感动一路,接受教育一路。”环球航行出访指挥员廖世宁告诉记者,每次到访,当地华人华侨都视“郑和”到来为节日,热烈迎接,全心保障。“华人华侨的每一次登舰,每一个付出,既是他们爱国行动的具体体现,更是对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廖世宁如是说。
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在“郑和”到访马来西亚巴生港后,在军舰开放日纷纷登舰参观,使“郑和”舰俨然成了欢乐的海洋,亲人的世界。张宇,一位6岁的小男孩,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特意从新加坡赶来。为了能早一点看到“郑和”舰,一家5口昨天晚上就从新加坡赶到巴生,并在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今天一大早就赶到了港外排队。
上午8点30分,“郑和”舰正式对公众开放,已经等了将近3个小时的小张宇幸运地成为当天第一个登上“郑和”舰参观的人。上舰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着武装更张文刚的手,要求一起拍照留影。小张宇的爷爷告诉记者,他们是第二代移民华侨,祖籍是广东汕头,早就有到中国故土看一看的愿望,但一直未能成行。这次得知“郑和”舰停靠巴生港后,一家人两天前就着手准备了。他说,这次之所以带着家人都过来看,就是要让后代们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
“排队人龙曾一度长达400公尺,派队的民众由军舰入口直达海关关口外,人潮汹涌。”5月2日出版的马来西亚华文媒体《星洲日报》,以《郑和舰开放热爆》为题,用整版篇幅报道了马华人华侨及当地民众参观“郑和”舰的盛况。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郑和”舰抵达马来西亚巴之前,当地的华人社团精心准备,专门成立了接送组、后勤组、车辆组、文体组,全程保障“郑和”舰官兵到访后的各项工作。欢迎晚宴上,他们齐声高唱《歌唱祖国》,让在场的中华儿女个个热泪盈眶,血脉贲张。出访副指挥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姜国平院长感慨地说:“跟华人华侨一起吃的这顿饭,是充满真情的晚宴、饱含深情的盛宴,更是充满了浓浓亲情的家宴!”
5月31日,“郑和”舰抵达意大利塔兰托访问,远在米兰的华侨何桂芝闻讯驱车千里赶到塔兰托,义务当翻译、搞保障,笑脸与忙碌一直伴随着她。一家当地媒体记者问她为何如此热心急迫,何桂芝回答:“倘若亲人就在眼前,等待片刻也太长。”6月25日,“郑和”舰抵达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在当地圣玛丽大学任教的华人朱培华把自己的车开到码头,随时保障官兵使用……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几十年前诗人的柔情缱绻,记者在随“郑和”舰环球远航中找到了一个又一个最动人的现代版本。当中华儿女在异国他乡相聚时,当中国海军一步步走向深蓝时,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不正是对这种相聚与离别的完美注解,不正是对祖国复兴与期许的深情祝愿?!(曹金平 李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