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军事外交之路:中国军队阔步走向世界
2002年的金秋10月,在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边境某口岸附近,来自中吉两国的两队士兵进行了一场看似不起眼的联合反恐演习。
这是一场规模小到几乎不能再小的演习,只有连级规模,双方参演人数加起来才几百人。然而,就是这几百人的演习,开启了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大幕。
弹指一挥间,10年过去了。中国军队迄今已经与30多个国家的军队举行过近60次双边和多边联合演习和训练,中外联演联训也由此成为中国军事外交10年辉煌之路上最醒目的标记。
10年间,在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和谐世界重大战略思想指引下,中国军事外交认真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为促进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
进入21世纪,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重要性日益上升,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凸显。同时,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亟需加速推进。我军积极适应形势变化,主动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开创了中外军队联演联训的合作形式,着力提升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能力素质。
10年中,从一次只有几百人的联合演习,到海陆空各军种参与、上万兵力投入的大规模演习,中外联演联训快速发展。合作对象从以周边国家为主向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国家拓展,演习地域从边境地区和沿海地带拓展到战略纵深和内陆腹地,参演力量从以陆军为主向海空军及三军联合行动拓展,演练内容从反恐向维和、救援、护航、卫勤、特种作战等多个领域延伸,逐步走上了常态化、机制化发展轨道。
实践证明,联演联训的创新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准备“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中,中方和俄方经过5轮磋商,把演习规模由战术级调整为战略战役级,实兵演练地点设置在山东半岛及其附近海域,精心设计海上封锁、两栖登陆、强制隔离3个实兵演练阶段。此次演习获取了政治外交军事多重效益,提高了中俄两军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
国外媒体如此评价:蓬勃兴起的中外联合军事演习,意味着几十年来习惯关起门来搞建设的中国军队揭开了神秘面纱,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