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将:中国首艘航母服役震慑意义大于实战
航母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有什么作用?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航母?本报专家顾问团成员、军事战略专家乔良少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航母是中国海洋利益的需要,但需要公众理性看待。和平时代背景下,其震慑意义要大于实战意义。
记者:中国第一艘航母入列服役,对中国而言它意味着什么?
乔良(军事战略专家、少将):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一直以来没有航母,而航母代表着大国海军的形象。随着中国第一艘航母的服役,大国海军梦在中国人心中重新燃起。
记者:发展航母有何意义?
乔良:中国有一万八千公里长的海岸线,发展壮大海军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我们必须看到,作为制造业大国,我们需要大量从海外获得资源和能源。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要从海外输入资源和能源,同时产品还要向外输出的时候,最便利的通道就是海上。
在这种情况下,一支海军既能保护获得资源,又能保障有效地出口产品,一句话,保障海上通道的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必要的。
记者:航母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具体能起到什么作用?
乔良:一方面是震慑,震慑对手和潜在对手,另一方面能增大中国军队,特别是海军的战略投送能力。航母应该说一定程度上,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中国海军的战斗力,特别是能提振中国海军的信心。另外,在中国的海外基地还没有获得的情况下,一艘航母就是一个海上浮动的基地。所以说,建造航母对国家利益正在快速拓展的中国,还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国人当如何认识航母?
乔良:理性地看待航母。在和平时期,航母是一个国家的利器和军力的象征。其实它的象征意义甚至比实际功效更大。与美国相比,其他国家的航母尽管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威慑力或攻击力,但更多的情况下,都是用来炫耀武力、或者说是展示国家形象的。
当然,在维护海上通道安全方面,航母有比其他舰船更强大的优势。将来我们需要维护海上通道的安全时,航母将是非常有用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建造航母是值得的。(董钊)
专题:聚焦中国首艘航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