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某快艇支队:“海鹰文化”嵌军魂(3)
激活文化“惠”兵的“关键点” ——引领官兵在文化熏陶下茁壮成长
某护卫艇大队大学生士兵何义华刚跨进军营,第一节教育课就“将”了中队教导员一军。
教导员闫长贤在给官兵上一堂题为《赞颂成就,坚持“三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举旗人》教育课时,发现小何在打瞌睡。
课后,闫教导员批评小何,何义华实话实说:“教导员,不是我不愿听,而是你讲课太理论化,听不明白,就像‘催眠曲’一样。”
这件事引起了中队党支部的一番讨论。大家认为,不把官兵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总拿一堆大道理“硬灌”,就算上再多的教育课也没用。
“‘百家讲坛’里于丹说《论语》,化深奥为通俗,大家都爱听。我们可以在海鹰夜校开设‘水兵讲坛’,请官兵登台授课,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真正理解教育内容。”大队政委刘洪的这个建议一提出,大家眼睛一亮,纷纷赞同。
闫教导员很快确定了几个热点话题,让全中队官兵自愿主讲,可是敢于“亮相”的战士却不多。经过了解,原来有的官兵感到讨论的问题跟自己联系不紧,还有的觉得话题太大,无从谈起。
中队及时作了调整,根据官兵实际,大题化小,把命题具体化。比如为何要取消农业税?温州老板干嘛要跑路?士官买车后带来的喜与忧?等20个问题,鼓励官兵自己动脑筋,从书本报刊上找答案,并联系问题讲一个感动自己的故事。
此招一出,官兵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每天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等报刊杂志一到,大家都抢着看;饭前饭后、训练间隙,官兵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也是如何讲好《水兵讲坛》,极大提高了官兵演讲口才、写作能力和理论水平。
如今,该支队通过邀请驻地学校、地方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以及公检法部门的相关人员来授课培训,拓展官兵知识面;借助地方教育资源,与驻地群艺馆、大剧院等文艺团体开展共建,让官兵正面接触社会,汲取驻地优秀文化成果;组织官兵到驻地大剧院欣赏舞台剧、话剧、瓯剧、音乐会,培养官兵的艺术气质和欣赏品位。教授讲座、专家研讨、名著鉴赏,这些仅在地方大学才有的,在该支队“海鹰夜校”也是习以为常。
为打造海鹰特色文化品牌,该支队先后组建了海鹰系列的军乐队、舞龙队、舞狮队、旗语队、锣鼓队、拳术队,成立了黄杨木雕、青田石刻、王羲之书法、山水摄影、贝壳拼画等10多个兴趣小组。活动中心、新闻中心等都以“海鹰”命名,持续开展“海鹰”系列文化活动,提高了官兵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能力。
“肩负神圣使命,承受极限训练,磨砺海鹰斗志……”一场别开生面的“漫画文化墙”绘制比赛正在进行。只见参赛官兵挥毫泼墨,很快一幅幅漫画和一首首配诗就呈现在营区防洪堤上,有反映艇队训练、教育、管理、文化成就的;有宣扬身边先进事迹的;有反映艇队建设特色经验的。形式以漫画为主,配有民谣诗歌,既有成组的连环画,也有各自独立的宣传画,成为军营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以兵唱兵、兵演兵、兵写兵等形式从官兵生活中提炼“养份”,鼓励官兵拿起腰带、水壶、脸盆当道具,一把吉他、一辆自行车、一只口琴就可以在小集会时进行即兴表演,让官兵自娱自乐“秀”上一把。
良好的文化环境,培养出了在电脑、篮球、乐器、书法、绘画、摄影等方面能独当一面的文体骨干300余名。涌现出了“漫画怪才”冯道迥涂鸦在防浪堤上的主题漫画“好人好事”,“音乐达人”王锋独立创作《深蓝梦想》水兵个人专辑,“音乐怪杰”杨仲海能用扳手、铁桶等舰艇常用物品演奏音乐,管乐指挥宋泽独立排练军乐队,才子安超华能写能画……
驻守在旅游胜地南麂岛的该支队某观通站官兵,受到驻地举办沙雕节的启发,结合岛上的黄沙粘性强、风干后不变形不散落的特性,自己也办了一个“沙雕节”。
官兵们到海边用铁锹、锅铲,开始勾勒自己喜欢的坦克、飞机、大炮、导弹。如今,沙雕已成为当地旅游区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用在沙滩上捡到的贝壳、石头、海沙拼组而成的励志图文,让过往人游客无不心驰神往、叹为观止。
创新来源于兴趣,身处高山雷达站的该部官兵也不寂寞。用捡来的树根、石头,用挖出的泥土,用留用的子弹壳为原材料加工的战马、军舰、导弹栩栩如生。
走进五狮山观通站的根雕展厅,班长黎继春指着一个刻有“披肝沥胆恐落后,宝戈铁马竞风流”字样的根雕对记者说:“这是我从一名老农的柴堆里要来的,它酷似一艘整装待发的军舰,我把它取名为‘奋进号’,就是要激励自己勇往直前、永不言败。”前不久,他带领全班战友在上级组织的军事专业比武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开展“唱舰歌、立舰训、展舰徽、铸舰魂”活动中,他们组织新战士学唱舰歌,并在各种歌咏比赛中将舰歌列为必赛曲目。同时,他们把舰训张贴于舰艇会议室,在重大任务誓师大会、宣誓仪式中叫响舰训口号。
而今“微文化”走俏军营,舰徽、舰帽、舰模;锈上海鹰图案的自取雨伞,“十佳海鹰标兵”的海鹰奖牌,印有典型姓名和训练图片的纪念茶杯,每年春节,支队自制的新春贺卡,均以“五战五捷”、爱民模范赵尔春、新型舰艇为主体图案,深受官兵们欢迎。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支队组织部队开展业余文艺创作演出活动,自编自演了大量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火热军营生活、展示当代军人风貌的文艺作品。《海鹰之歌》、《好战友赵尔春》、《我们的百岗尖》以及各舰艇之歌,官兵们自己创作的歌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一团火,在洁白的水兵服间飞舞,那是一面旗,旗上的海鹰字样格外醒目。一群人,追着火,高唱《海鹰之歌》,排山倒海,气势磅礴。时代广场灯光璀璨、人山人海,喜迎建党90周年广场文艺晚会暨温州市第一届合唱艺术节在这里拉开大幕。该支队100余名官兵身着新式礼服,高唱红歌,为瓯越大地奉献了一台缤纷的艺术盛宴。
相关视频在驻地电视台播出后,收视率创新高,观众超过100万人。近十家媒体追踪报道,网络专栏访问总量突破12万人次。
赞扬的帖子纷至沓来:“如此气吞山河,如此生龙活虎,如此质朴纯洁,在橄榄枝环绕的日子里,我们不要忘记,还有这样一群军人在守卫着我们的和平。”“温州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也是这群身着洁白水兵服的海军官兵们参与抢险救援,并第一时间志愿赶到现场血站献血……”
“像雷霆滚动,像利箭脱弓,我们是光荣的艇队,我们是瀚海雄鹰,浴战火,铸忠诚,攻必克,战必胜,叱咤海疆扫风云,蓝色国土建新功……”在《海鹰之歌》激昂的旋律里,新一代“海鹰”传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短评:让文化成为提升实力的“精神装备”
文化是软实力,发挥的是硬作用。这个支队之所以能“五战五捷”,创造“小艇打大舰”的辉煌战绩,新时期再创辉煌,“海鹰文化”的引领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任务,打造以“海鹰精神”为核心的海鹰文化,沉淀为官兵的精神财富,成为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精神动力,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现代战争,某种程度上也是文化力的较量。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力,谁就能首先在精神上赢得未来战争的主动权。像这个支队那样让文化成为提升实力的“精神装备”, 以软实力支撑硬实力,为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可靠保证,是推进部队转型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声明:本稿件由中国军网记者频道提供,如需转载须经对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