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欲在关岛合用全球鹰无人机 监视西太平洋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美日两国正在讨论合用关岛上的无人侦察机,以加强对西太平洋的战略监视。分析人士称,美军正推进“关岛要塞化”,强化在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并进一步通过军事协作笼络日本。
关岛将成“鹰巢”
据报道,美军已在关岛部署3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而日本防卫省也将购买这种无人机并部署在关岛,未来双方有望共享此类无人机搜集到的情报资料。按照日本方面的说法,美军和日本自卫队已进行了包括无人机远程操作、机库和维修设施使用分摊等具体细节的商谈,未来实施的可能性很高。美日官方称,双方之所以计划合作使用关岛无人机基地,主要是因为两国都面临财政紧缩问题,打算通过维修和使用一体化来降低运营成本。
“全球鹰”的飞行高度超过1.8万米,续航时间可达36小时,飞行半径1932公里,它配置的传感器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能够根据任务特性灵活调整,其中包括合成孔径雷达、搜集信号和电子情报的系统,可监控面积接近8万平方公里,有“大气层内侦察卫星”之称。
据英国《空中力量》报道,自从2007年7月19日美国空军第9侦察联队首先完成“全球鹰”无人机在关岛安德森基地的轮驻后,便不断完善当地的维保设施,以期作为新的“鹰巢”,从而使针对西太平洋地区的监视能力得到飞跃性提高。美军将类似安德森基地的海外基地称为“睡莲叶子”,理论上可为6架“全球鹰”提供补给和维护。
当然,鉴于“全球鹰”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无人飞行器,它必须保存在恒温恒湿的机库内,而关岛却是高盐高湿环境,再加上关岛处在所谓的“台风巷”。因此,在此打造“睡莲叶子”既费时又耗钱。目前美军在安德森基地内仅保有勉强满足“全球鹰”短期出动的临时机库,未来若想长期部署,就必须修建带有大功率空调和清洗设施的坚固机库,配属专业清洗(“全球鹰”机体上有能吸收雷达波的特殊涂料)设施。
基于上述考虑,安德森基地的“鹰巢”预计造价将超过6000万美元,如果不能形成一定的部署规模,从效费比看肯定“不科学”,因此美国会考虑与更多盟国“搭伙吃饭”。
日购“鹰”三部曲
据报道,按照以往日美重大武器采购流程推估,“全球鹰”交易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步是日本提出正式的采购意向书,然后美国诺·格公司才能据此向政府申请许可,进一步提供更详细的飞机性能细节。从种种迹象看,该阶段已告一段落,因为早在2010年10月,诺·格公司就把一架“全球鹰”样机送到东京展出,当时日美军政大员都前来捧场,说明双方都希望促成此事。
第二阶段是实地考察与技术冻结,即日本自卫队亲身接触“全球鹰”的生产使用环节,确定采购规格与后勤保障渠道,为引进做好一切技术上的准备并解除后顾之忧。套句老百姓常说的,这一阶段完全是为了“挑刺”,避免将来飞机买回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
第三阶段是出口许可与议价签约。美日相关单位在该阶段齐头并进,美国的国防部安全合作局(DSCA)必须获得国会授权,批准交易进行,同时日本防卫省采购项目专案组要与DSCA和相关生产商代表共同达成采购价格,其内容之繁琐非外人所能了解。例如,上世纪80年代美国向日本出售F-15J战斗机的合同里,居然列出制造商的工人薪资福利上涨所导致的造价上升换算公式,以及可能因罢工等“不可抗力”导致的交货延误等。(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