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工程兵大队长:维和常态不太平
中新网南苏丹瓦乌10月12日电(魏毅 夏阿龙)自1月12日部署到任务区以来,济南军区第九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程兵大队执行维和任务已近9个月。大队长汪中华表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维和任务简单化、容易化甚至弱化。相反,随着联合国维和行动规模不断扩大、授权范围进一步拓展,加上任务区自然环境、安全形势并未得到改善,部队面临更远距离执行工程保障任务,需要进一步研究维和行动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维和任务需求。
目前,该大队维和任务期已经延长近一个月。汪中华透露,虽然因联南苏团运力受限导致中国维和部队两次推迟轮换交接,但275名官兵都能够正确对待推迟考验,积极克服思家想亲情绪和工作生活困难。“官兵维和意志坚定,身体状况良好,分别部署在瓦乌、拉加和科瓦乔克3个点上执行工程保障任务,大家决心把推迟轮换转化为再创辉煌的实际行动。”他说。
自进驻瓦乌任务区以来,维和官兵克服气候炎热、疾病流行、冲突频发等不利因素,出色完成了马普尔DDR工程、瓦拉卜州新总部、瓦乌俱乐部等150余项工程建设任务,大队先后荣获联南苏团“和平贡献奖”、“贡献奖”、“总司令嘉奖”和南苏丹政府“嘉奖”,148人次受到联南苏团和南苏丹政府表彰,275名官兵全部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汪中华说,从部队角度来讲,维和任务区堪称“国际军校”,通过与外军官兵交流、联合执行任务等,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取长补短,提高官兵综合素质,进而推动部队建设。
谈到大队荣获联南苏团“和平贡献奖”和南苏丹政府嘉奖的原因时,汪中华说,作为南苏丹独立建国后而启动的联合国驻南苏丹共和国特派团,其授权已从传统监督停火、隔离冲突双方等,延伸到司法和行政权力的重建、行政能力及保护平民等新领域。
针对这一变化,中国维和官兵在高标准完成联南苏团赋予任务的同时,还在符合联合国政策范围内,力所能及地为南苏丹重建家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供帮助,先后完成马普尔DDR工程、圣玛丽护士学院新校区、瓦乌县两条主干道路等42项援建任务以及救援脱轨火车、转移失事飞机、吊装侧翻车辆等23项人道主义救援任务。
5月28日,联南苏团任务保障部门主管尼古拉斯向大队和11名官兵颁发“和平贡献奖”,称赞中国工兵不仅为联南苏团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当地的和平重建作出了突出贡献。8月29日,南苏丹共和国副总统瑞克?马查专程参加马普尔DDR工程竣工仪式,并向大队和45名官兵颁发南苏丹政府嘉奖证书,指出中国工兵是中南两国人民和平友谊的使者,为南苏丹和平重建作出了巨大奉献和努力。
汪中华,中校军衔,1992年入伍,济南军区某师副参谋长,曾多次组织参加实兵演习、抗震救灾等重大军事行动,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参谋,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这是他首次担负维和任务。
“在这次维和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的官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汪中华说。
该维和工程兵大队所在的任务区自然条件恶劣,日均气温在45度以上,疟疾等传染疾病肆虐,加上南北苏丹冲突不断,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维和官兵精心筹划、科学组织、注重质量,使所建工程全部以最高标准通过验收,6项重点工程被联南苏团评为“优质基建工程”。联合国秘书长驻南苏丹特别代表约汉逊女士在参加瓦乌俱乐部竣工典礼时称赞,中国工兵的工作优质而高效,值得所有联合国工作人员学习。联南苏团总司令摩西?奥比少将到大队视察时题词:“在联南苏团我们为中国工兵的出色表现而骄傲,你们做得非常好!”汪中华说,通过这次维和,我也坚信我们的官兵尽管长期处在和平环境中,但如果把他们拉到战火硝烟里,一定能经受住各种考验。
曾组织参加过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任务的汪中华表示,与执行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任务相比,参加维和行动不仅时间更长、条件更苦、环境更艰险,而且由于其影响的国际性,涉及到国家外交和军队形象,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项任务。
“作为工程兵,我们在完成各项工程保障任务的同时,也积极主动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往活动。通过邀请维和人员共度春节、举办国庆招待会,向当地民众传授农业种植、工程建设和医疗救治技术,到加勒河州大学、罗佑拉中学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展,也为增进国际友谊、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