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边防连夜间奔袭十余公里后射击 优秀率97%(2)
练就打赢本领才能守好边关
“没有素质就没有本领支撑,履行使命就是一句空话。”这是官兵们在长期卫国戍边生涯中的深刻感悟。
黑龙江边防某巡逻艇大队的张勇,称得上是中国军史上驾驶地效翼飞行器的第一位军人。为适应兴凯湖边境地区巡逻执勤,我国研制出了符合兴凯湖执勤特点的地效翼飞行器。经各级领导考核认定,能熟练驾驶20种船艇,并担任两种新型船艇驾驶班长的张勇成为首任驾驶员。
张勇信心满怀,首次看到教员操纵“飞船”在空中、水上往来驰骋,“技痒”之感油然而生。当真的坐进“飞船”驾驶舱时,他一下子蒙了:“飞船”涉及航空、航海、空气动力等多门前沿科学和五大系统,各种精密零件上千个,光是操作按钮就有上百个,一些陌生专业术语对于张勇来说,如同天书一般。
“开弓没有回头箭,学艺不成誓不还!”张勇一咬牙迸出这样一句话。在某科研所学习期间,他天天围着“飞船”转,摸不到“飞船”时就一头扎进图纸堆里。两个月下来,他终于可以像燕子一样,在兴凯湖上自由飞翔了。
张勇先后完成了982巡逻艇自动盘车杠、喷油器校正台等16项革新成果,成为水里能航船、陆地能开车、空中能驾机的全能选手。每每提起张勇,某巡逻艇大队的领导就一脸兴奋:这小子可了不得,是个小兵干大事的人,把他放在哪个岗位上,我们都放心。
12年前,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徐立辉,为了追寻卫国戍边的梦想,放下听诊器,穿上绿军装,来到边防军营,这让朋友和同学感到不理解。2006年,徐立辉在黑龙江省军区首届连长指导员岗位练兵中夺得总分第一名。
“身体穿上绿军装只当了半个兵,把知识穿上绿军装才算是完整的军人。”针对边防连枪支动用频繁,手工登记容易产生误差的问题,徐立辉认真钻研,经过3年多的努力,一套集自动登记、信息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边防部队武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研制成功,2009年,该成果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被省军区推广。他本人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一次被越级提拔,并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在黑龙江边防线上,不但有素质过硬的科研技术人才,更有一群素质过硬的特战精兵,每个边防团都有一支集反恐、维稳、处理突发事件的特战分队“老虎连”。
被中央军委授予“黑河好八连”的官兵,集训练、观察、执勤、抓捕等技能于一身,个个都练就了一身“绝活”。去年冬季的一天夜里,上级抽考八连,在连队官兵丝毫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部队奉命紧急出动,在山区奔袭十余公里,没有一人掉队。官兵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山口和密林处突然出现假设敌目标,官兵们轮番射击,个个枪响靶落,击中目标,夜间射击优秀率达97%。
培养素质过硬的人才方阵,离不开时代前沿信息化牵引。2005年初,一股信息化建设的浪潮在黑龙江省军区边防部队涌动。担任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的边防某团在时任团长孙会兵的带领下,克服投入大、风险大、缺乏资金和技术力量等困难,成功研发边情报知与处理系统、作战指挥与军事训练系统等“八大系统”和27个子系统,随后,又研制了“戍边系列系统”。这些成果在省军区边防部队全面推广后,在边防线上建成信息化网络终端站点数千个,覆盖了防区内100%的连队、哨所和班排,使驻守在乡村荒滩、深山老林的边防哨所告别了“信息荒岛”,部队全面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军区涌现出800多名网管行家,有5000人经过考试取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数百名官兵进入省军区人才库。
一个个忠诚的戍边官兵,在黑龙江近3000公里边防线上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相关报道:
解放军需拓展战略视野 加强边防建设和前沿存在
解放军全军远程诊疗系统覆盖到边防一线连队
解放军边防官兵长年驻守雪域高原 多人患高原病
解放军边防官兵在中尼边境救援外国商队
解放军边防连搭建信息化平台将网络终端连到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