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炮兵一级军士长王忠心:操控导弹的士官(图)
中新网北京10月26日电 题:第二炮兵一级军士长王忠心:操控导弹的士官
作者 陶社兰 杨永刚 柏贵念
“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要被部队淘汰;今天不学习,明天就要被专业抛弃。”这是王忠心挂在床头的一句座右铭。26年前入伍时,他只有初中文化。在第二炮兵这个高技术部队,他把精武强能当成习惯和本能,一门心思练武艺,成为官兵心目中的“操作王”、“排故王”、“示教王”。
当兵26年,他操控过3种型号导弹,精通19个导弹测控岗位,参与编写20多种专业教材,执行重大训练任务25次。参加实装操作1270多次,从未下错一个口令、做错一个动作、连错一根电缆、报错一个信号、记错一个数据、按错一个按钮。
44岁的王忠心现在仍然是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技术营班长。他说:“我做的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尽的都是自己应该尽的职责。”
从初中生成为“士兵测控指挥长”
8月底的一天,西北腹地,一枚新型导弹拔地而起,直扑数千公里之外的靶标……指挥所内,王忠心欣慰地笑了。这是他亲手质检过的导弹。
导弹测控是对导弹进行“全身体检”,技术性高、专业性强,涉及高等数学、高能物理、微电子技术、机械识图等20多个学科,号手一直由干部担任。只有初中文化的王忠心,能成为“士兵测控指挥长”,这条路走得相当不易。
出生于安徽一个贫困家庭的王忠心10岁时才勉强读书上学。入伍第二年,报考第二炮兵士官学校时,他没有像其他战友一样一心只扑在文化功课上,甚至脱产复习备考,而是在不耽误专业学习和正常操作训练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复习文化功课。他做了两手准备,如果考不上,就要靠过硬的专业素质留在部队。最后,考上士官学校的同时,还收获了专业操作两本上岗证书。
1999年6月,王忠心服役期将满,回到地方刚刚找好工作,就赶上兵役制度改革,部队通知他继续服役。当回到熟悉的营院时,他发现自己是那么地留恋部队。他告诉自己:只要部队需要,就穿一辈子军装。
当兵的这26年,正是二炮部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王忠心所在部队经历两次换型,先后装备了3种型号导弹,一种比一种先进、一种比一种威力大。自然,对官兵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王忠心说,第一次装备换型的时候,“海湾战争”正打得热闹,每天看到电视上导弹腾空呼啸的镜头,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拿我们的导弹与别人相比。这让他悟到:武器装备再怎么先进,也要有优秀的军人来使用才行。作为一名火箭兵,只有通过刻苦训练,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装备,打起仗来才有底气。
那时他刚从士官学校毕业,在学校学的是发动机专业。部队根据换型需要,把他调配到了技术营测控专业的岗位。测控专业主要负责技术阵地对装备的综合测试,涉及的专业教材有20多本,指挥口令、操作动作有上千个。
刚刚接触专业的时候,主要是进行模拟操作,整天对着模拟器材练习,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动作。王忠心知道,二炮是高科技部队,每一台装备都很复杂、很值钱,只有通过几百次、上千次地练,把操作手法练熟练精之后,才有资格实装操作。
王忠心说:“每次训练、操作、把关,我都会怀着对导弹、对号位的庄严感、神圣感,刻苦学、反复练、认真查,绝不让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绝不让失误在自己手里出现。”
那些日子,王忠心从早到晚重复着两个动作:操作——背记,背记——操作。第一次实装操作后,他的手心冒出了汗,后背衣服都湿透了。然而,当他终于把某型导弹学懂弄通,当上测控班长时,导弹武器更新换代,他又和新兵站到同一“起跑线”上。
黑黒瘦瘦的王忠心外表看起来十分淳朴和本分,但在钻研专业上却很有心计。新型导弹专业教材有20多本。一本本仔细琢磨,他悟出“门道”:搞通“三路图”,一通百通。于是,他把“天书”一样的技术图纸,分解成若干部分,一步一步、一块一块、一张一张去攻克。“这就是后来被大家奉为专业学习范本的‘王氏学习法’,沿用至今,人人受益,最直接的成效是缩短了全旅专业训练周期,导弹武器提前形成作战能力!”旅长李兆坤说。
王忠心成了全旅熟练掌握新装备测控专业“第一人”,精通19个新型导弹测控岗位。上级组织导弹技术比武。测控专业80名参赛者,只有王忠心一个兵,其他都是营、连长和技术干部。然而,比武结果令人吃惊:在长达4小时的竞赛中,王忠心取得全能第一和3个单项第一。发射场上,首长们常常拍着王忠心的肩膀夸他:“老兵在场就放心!”
“像个大教授”的士官教员
今年8月,二炮某基地新毕业大学生干部岗前培训如期展开,讲课的都是各级领导和基层干部。王忠心一没讲义,二无教案,片纸不拿,就“如何当好排长”这个课题,一讲就是两小时,还回答了学员提出的不少问题。
士兵的语言、切身的感受、具体的方法,让学员们受益匪浅。课后,学员们组织讨论,大家都说,这堂课听得最过瘾,老班长“简直像个大教授”。
从2000年开始,旅里发挥王忠心技术优势,安排他给新任干部讲授导弹技术第一课,这一讲就是12年,满身“功夫”都传授出去了。平时,王忠心话语不多,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木讷,但一谈起专业,就滔滔不绝。他常说:“在测控专业上,我要说了算。”他先后带出217名测控号手,其中45人成长为基地技术尖子或旅技术骨干。该旅政委许保坤说: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王忠心就是我们的“旅宝”。
副旅长王治基,也曾是王忠心的“得意门生”。为了带好这名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干部,王忠心没少下功夫,硬把一个“门外汉”带成第二炮兵“十大砺剑尖兵”。
至今,王治基还记得10年前专业集训的一次上课场景:讲台上王忠心侃侃而谈,从武器的起源到发展,从装备上仪器的结构到原理,时而对照实物图娓娓道来,时而结合实践引人入胜。这让王治基不禁对王忠心另眼相看:一个士官能把枯燥的专业课讲得如此生动,了不起!
“老班长既重言传,更重身教。让别人插拔电缆100次,自己绝不练80;让别人一次默画10张‘小电路图’,自己要画15张。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能有今天这样的进步,很多方面也得益于王忠心班长当年对我专业的倾囊相授。”王治基说。
始终保持老兵的战斗姿态
在王忠心所在的班,他的床摆放在门口,床头的座右铭格外引人注目。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他的枕头布已经磨得丝丝缕缕的了。这是他当兵26年的印记。
而在他担任班长的22年里,他带的兵12人当上干部,帮带的徒弟6人走上旅团领导岗位。每次见到这些昔日的徒弟,他照样主动给他们敬礼。是否有些心理不平衡?他淡然一笑:不存在。我觉得官兵之间年龄可以倒挂,但关系不能错位,兵再老也还是个兵,是兵就要有个兵的样,越老越要有个兵的样。军人是要追求荣誉,但不能强求。我今天还能坐在这里,说明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从当班长起,王忠心就给自己规定:一不收战士半份礼物;二不对干部说半句假话。最近几年,随着年龄增大,“老兵”带“小兵”,越来越棘手。为缩小“代沟”,他整天和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们摸爬滚打,没少“受伤”。打篮球被撞掉半个耳朵,整整缝了5针;跑障碍磕断一颗大门牙,只剩半截黑牙根;和新兵一起踢足球,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别人向他讨教带兵方法,他说,很简单:把“70后”当朋友带,把“80后”当兄弟带,把“90后”当孩子带。
尽管已年过不惑,王忠心始终保持着一个老兵的战斗姿态。连队出早操,他每天提前10分钟站到操场;班排练队列,他站在排头当标杆;做“细小工作”,他想在前做在前给新兵当样板。
按要求,到一定年龄后,5公里跑降到3公里。可王忠心仍然坚持和年轻战士一样跑。他说:“年龄大了不假,但我是个班长;是班长,就要跑在全班前面。”
今年4月,王忠心出席基地党代表大会。一连3天,他都像在连队一样,起床后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这在基地传为美谈。为了王忠心有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连长、指导员商量后打算给他腾出一个单间。趁他外出,连长带人把他的铺盖卷搬到单间。王忠心回来后,硬是把自己的铺盖卷抱回班排:“再老的兵也是兵,不但老兵不能特殊,干部也不能特殊。”
从1990年当班长,王忠心一干就是22年,并且乐此不疲。他憨厚地笑言:“当那些有了成就的战友们,每次见面或通话,喊我一声‘老班长’,我就很满足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