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新型运输机伊尔-476批量生产在即(图)
10月4日,俄罗斯国防部签署了39架伊尔-476中远程重型军用运输机采购合同。
俄总统普京说,国家将帮助企业推进伊尔-476的批量生产。俄总统办公厅主任表示,除军方采购外,2018-2020年前,国家还将采购100架伊尔-476。俄总统办公厅、紧急情况部、交通运输部等也将订购伊尔-476。
俄罗斯为何对伊尔-476运输机如此重视?
深度改进,全面更新
伊尔-476运输机于今年9月22日成功首飞。作为伊尔-76MD的改进型,伊尔-476的气动布局几无变化。如不看技术数据,这些变化很难辨识——机身略有加长,由原来的46.59米增加到49米,货舱容积由235.3立方米增加到312立方米;机翼和起落架经过重新设计,机翼面积由300平方米增加到310平方米,翼展和机高略有变化。
然而,伊尔-476绝不是伊尔-76MD的简单复制,而是由伊留申公司、乌里扬诺夫斯克“航空之星-SP”飞机制造厂进行了全方位的现代化改进,70%以上的部件进行了更新。
应该说,伊尔-476是伊尔-76MD的深度改进版。改进后的伊尔-476在载重量、航程、经济型、可靠性等方面均有提高——最大起飞重量由190吨增加到210吨,最高运载能力达66吨,运载50吨货物飞行距离可达7000公里,比伊尔-76MD最大载重47吨时3800公里的最大航程远不少。对起降场地适应能力更强,可在并不完全具备条件的机场上起降。但由于货舱没有加宽、加高,在运载诸如主战坦克这样的大型装备上,可能受限。
蓄势六载,东山再起
伊尔-476的成功研制生产,意味着俄罗斯实施6年的航空工业复兴战略结出硕果。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前苏联建立起了体系完整、规模庞大的航空工业体系,各类航空科研院所、生产厂家在各加盟共和国星罗棋布,产品占据世界航空业半壁江山。其中,军民通用的中远程运输机伊尔-76,就大量装备苏联空军和民用领域,远销各国。
前苏联解体后,原来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遭受重创。设计单位和生产厂家、主机厂和辅机厂支离破碎地分布在不同的主权国家。伊尔-76运输机的设计单位伊留申设计局归属俄罗斯,生产单位塔什干飞机制造厂却留在了乌兹别克斯坦。
虽然伊尔-76的知识产权归俄罗斯,但俄罗斯想装备伊尔-76却需向乌兹别克斯坦订购;而乌兹别克斯坦生产伊尔-76则需向俄罗斯购买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即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经济危机,加之波音等品牌产品的冲击,伊尔-76的国际市场逐步萎缩,塔什干飞机制造厂产能不断下滑。2005年左右,伊尔-76的生产几近停滞,工厂濒于破产。
2006年,俄罗斯开始实施航空工业复兴战略,组建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整合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飞机制造厂就在计划之中。但俄罗斯坚持要获得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飞机制造厂50%加1股权的意图,迟迟未能实现。这也迫使俄罗斯最终决定另起炉灶,着手在本国乌里扬诺夫斯克“航空之星-SP”飞机制造厂另建生产线,以最终解决伊尔-76生产的瓶颈问题。
这次伊尔-476采购合同的签署,令俄罗斯上下欢欣鼓舞,一吐多年来伊尔-76飞机制造上的愤懑与不快。目前,伊尔-476试验用样机正紧张试飞,批生产型将于2014年交付。
强军拓市,底气更足
久旱逢甘霖。摆脱了伊尔-476生产环节的羁绊,俄罗斯终于可以放手一搏了。
此次39架伊尔-476采购合同的签署,是俄罗斯推进强军计划的重要一步。军用运输机是实现军事力量快速反应、远程机动的关键手段,是后勤保障和持续支援的主要工具,是大幅度提升军事力量整体作战能力、影响和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伊尔-476军用运输机战术战略通用、中远程兼顾,必将成为俄罗斯空中战略投送力量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装备。同时,它也为俄罗斯下一步发展新一代预警机、加油机提供了重要平台。
伊尔-76系列飞机曾享誉世界。中东的伊朗、叙利亚、伊拉克,南亚的印度,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欧洲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英国等,都是伊尔-76的传统使用国家。
目前,大飞机国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像伊尔-476这样的大型军事运输机,除了美俄之外,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A400M等又异军突起。难怪俄罗斯人对脱胎换骨后的伊尔-476如此重视了。(张文昌 张慧军 董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