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中国工兵维和风险 放错蓝盔就能引发误会
10月19日贝鲁特爆炸案后,黎巴嫩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但中国第十批赴黎维和工兵营仍顶着难以预料的风险照常外出执行任务。连日来,笔者几次跟随车队外出采访,体会到了维和任务的危险。
间距车速都有要求
“联黎当地雇员两天前就放假了,以防上下班途中遭遇不测,但我们作为军人,不能退缩。”保障连长万俊新说话时,正在检查着自己的手枪和防护装具。这天是10月24日,星期三,他按惯例带队前往周边村子和难民区送水。
尽管沿途风光迷人,但笔者身旁担任车队护卫的战士朱云超却紧攥步枪,眼睛一刻也不曾离开路边的行人和车辆。
“联黎情报中心会定期通报可疑车辆型号和牌照,人人都要烂熟于胸,眼一瞟就得认出来!”朱云超告诉笔者,除此之外,停放位置古怪的车辆、道路中间的不明物体,都是需要高度警惕的目标。
说话间,车队拐过一道急弯,道路崎岖,骤然变窄,悬挂着骷髅警示牌的铁丝网和残留的弹坑交错于道路旁。
“各车拉大间距!”听到万连长通过车载电台下达的命令后,车辆间距拉大到近百米。“遇到爆炸等袭击时,车队密集,伤亡会很大!”万连长介绍道,看似不起眼的车间距、车辆数量等要求,工兵营都按实战标准进行了规范。
“连最慢车速都提出了要求呢,太慢了就等于活靶子!”驾驶员丰红伟插话说,“每次出车,都跟打仗似的!”
笔者一抬头,日不肯村已在眼前,村口等待接水的村民早已准备好大大小小的水桶,翘首以盼。
放错头盔引起误会
“头盔不能这样放!”
10月22日,笔者随扫雷连前往“蓝线”雷场,途中,太阳火辣。车刚停稳,笔者就急不可耐地取下头盔,随手放在了副驾驶的挡风玻璃下,没想到却被驾驶员闵春阳当场喝止。
见笔者端着头盔不明就里,闵春阳放缓口气解释道:“这是联黎部队的紧急暗语之一:蓝盔放在驾驶室,代表这辆车被劫持,友军就会设法实施营救!”
差点引起一场误会!笔者恍然大悟。
“这也是被特殊局势逼出来的!”副营长黎永兴介绍说,联黎部队每天都有作业分队在不同区域执行扫雷、栽桩、运输、人道主义医疗等任务,如果遇到麻烦,远水难解近渴,必须靠任务分队自行应对或是求助友军。
“联黎部队有38个出兵国,光语言就有近20种,紧急情况下怎么协同配合?暗语都设计了10多种,还有旗语、手语等简易通信手段,即便是最复杂的情况,也能实现基本的沟通!”黎副营长介绍说。
友善赢来“特殊待遇”
“你瞧,除了中国营的车辆,几乎没有其他维和部队的车辆从这里经过。”10月23日,笔者与营长黄艾俞前往“蓝线”栽桩点现地勘察,经他提醒,笔者注意到,一路上频频出现的联黎部队车辆,在小镇宾特贾巴尔却一下子不见了踪影。
笔者正纳闷,路边一位行人突然伸手拦下了我们的车辆,笔者顿时心头一紧。
出乎笔者意料,黄营长竟然下了车,笑呵呵上前与那人热情拥抱起来。“这位是镇长巴兹先生,他是中国营的老朋友了。”黄营长正在介绍,巴兹镇长就急着邀请大伙儿到家中做客。由于任务在身,黄营长只好婉拒。但巴兹镇长还是坚持将我们一行人送出小镇。
“巴兹老人常到中国营针灸呢!”路上,黄营长方才解释起原委。南黎地区各种教派、地方势力、家族势力混杂,暗中激流汹涌。一些地方,联黎部队并不很受欢迎,部分维和部队宁可绕行几十公里也要避开。
“像我们这样十来个人就敢从镇子中心过,算得上是特殊待遇了。”黄营长告诉笔者,其实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待人友善,人待我亦如是。中国营的车辆在整个黎巴嫩几乎都畅通无阻。
“自2006年以来,十批中国工兵营都在为和平不懈努力,清排的雷区面积是联黎部队最多的。除此之外,我们还持续开展道路援建、捐资助学、免费医疗等活动,拉近了官兵与当地百姓的心理距离。”黄营长骄傲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