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美军“阿凡达”部队 网络袭击成致命伤(2)
“人”在认知空间的接近
为了实现人对机器的操控,人机之间需要建立一种联系。传统的联系方式无外乎机械手臂、键盘、鼠标乃至语音等等,但这显然不是美军对“阿凡达”部队的期望。他们需要更直接的手段:不是将“人体”,而是将“人脑”与机器直接相连,通过大脑的电活动向计算机输入信号,操纵机器。该项技术被命名为“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
美国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远远早于“阿凡达”计划和《阿凡达》电影本身。20世纪末,美国杜克大学的尼科尔利斯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斯林瓦桑就提出了“脑—机交互借口”(brain-machine interfaces,BMIs)的概念,这种“新一代工具”允许个体通过随意的大脑行为和传动器及感知设备进行无缝交互。
当然必须承认,美国军方对该技术的关注,是其在21世纪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从2004年开始,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就已投入巨资,在杜克大学神经工程中心等全美6个实验室中展开了“思维控制机器人”的相关研究。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对它的反复使用甚至可能改变人脑自身,使大脑皮层出现一个代表机器人的专门区域,进而使机器人成为其使用者的一个外部肢体。也许等到那一天,我们才可以说,真正的“阿凡达”部队问世了。人与机器,将真正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
前景很“美好”?非也!真正的危机,隐藏在背后:脑—机接口的最终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实现人体机能的扩展,因为计算机并非单独的个体,“阿凡达”战士也并非深入敌群的“孤胆英雄”。未来的战场,对人来说,已非过去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由网络构成的“立体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物理空间一维发生的是硬碰硬的战斗,信息空间一维发生的是围绕制信息权展开的争夺,而发生于认知空间一维的,人与人的直接较量,才是终极的对决。
在这里,人和人的距离不但没有疏远,反而更接近了。这种接近,有可能使网络上的“精神战士”陷入更危险的境地:敌人不必正面对抗你的“阿凡达”战士,而只要通过无所不在的网络袭击你的大脑,就能使你陷入瘫痪。从这一意义上讲,托马斯的《大脑没有防火墙》实在是一声振聋发聩的警钟!它所警示的,不单单是通过舆论、谎言或假象等感官刺激而开展的“心理战”,更是直指人类大脑“硬件”的“精神战”或“神经战”。那时,表面强大的“阿凡达”战士将变成中看不中用的“马其诺防线”,杀死城堡中的“贵族”,堡垒不攻自破。
相信深谙战略大道的美国不会不明白这一点。就如美军对其军官的要求,不仅仅是能够使用现代化装备,更应该能够在现代化装备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用军事地图和红蓝铅笔”获取战争的胜利。须知,比起装备精良的“阿凡达”部队,其幕后“贵族”才是决胜的根本!(石海明 刘昱东 贾珍珍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相关报道:
美国海军研究局研发新型海军灭火机器人(图)
美军研发军舰灭火机器人 具有强大人工智能
美军研发"星战式"人形机器人 可为军舰灭火(图)
美军研发"星战式"人形机器人 可为军舰灭火(图)(2)
美军研发“星战式”机器人 可为军舰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