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媒:反导系统将鼓励美国对中国发动核打击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23日 11:37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美国反导示意图
美国反导示意图

  2012年11月21日,美国“Global Research”网站刊登了经济学家和地缘政治分析师威廉-恩达尔(F. William Engdahl)的一篇题为《中国军事威胁?不,中国正担心奥巴马的战略》 (China a Military Threat? No Wonder China is Nervous as Obama Pivots)的文章称,目前美国正在积极构建亚洲反导体系,其正在不断完善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台湾部署的雷达力量,还计划在菲律宾部署第3部X波段雷达。这将赋予美国持续深入观察中国空中和导弹活动的能力。恩道尔指出,即便是构建初级导弹防御体系,美国都能够首先针对俄罗斯或中国发动核打击,从而降低对俄中两国导弹发射井和潜艇舰队发起有效报复行动的担忧,因为在第一轮核打击后,中国或俄罗斯的核导弹将不再具备有效的破坏性。原文编译如下,

  一个人在阅读西方主流媒体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巨人并意图展示其军事力量和大规模的军备。美国的军事专家认为,中国已经开始部署世界上第一款能攻击海上移动目标的远程弹道导弹。

  但是最近美国的军事重心已经从西欧转移到了亚洲,最近美国在亚洲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也是明确针对中国的。中国官方每年花费大约为美国的防御支出的10%,约900亿美元,在军事科技的支出上也是远远落后于美国。今天的中国,由于其强劲的经济增长及其追求国家主权利益的决心,或者仅仅因为中国的存在,使中国已成为五角大楼的对手。经过近二十年忽视其在东亚的利益,在2011年,奥巴马政府宣布美国将其外交政策,军事和政治的重点“战略支点”放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就是中国。

  “奥巴马主义”

  美国已经围绕中国建设了一个大规模的反弹道导弹防御圈以限制中国的战略核打击能力。八月二十四日,纽约华尔街日报报道,奥巴马政府,将在亚太地区扩大其弹道导弹防御范围。五角大楼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保护日本,韩国和美国其他的相关地区的盟友免遭朝鲜的核导弹攻击,但这一论点经不起推敲。现实上,根据许多报道,华盛顿已决定用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组成一张弹道导弹防御网。真正的目标不是朝鲜,而是中国,因为中国是该地区唯一拥有远距离核打击能力的国家。“奥巴马主义”和华盛顿的决定已被日本政府认为是合适的时刻蓄意挑起与中国在有争议的钓鱼岛的紧张局势,该地区被认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

  日本导弹防御的关键

  2012年9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宣布,美国和日本已经达到了一个重要的协议,将在日本南部部署一部先进的导弹防御雷达。根据美国军事新闻网站报道,日本将安装了一部由雷声公司生产的X波段预警雷达,具有相控阵火控传感器,精密的监视和拦截器支持的功能。自2006年,日本在北部地区的青森县已经拥有一个X波段雷达。但是当地居民强烈反对,认为雷达的存在使他们成为了潜在的敌人的攻击目标。

  华盛顿还帮助印度提高其新的导弹防御系统。印度人想通过美国的帮助建立一个多层的导弹防御网络。印度政府将巴基斯坦作为公开的原因,但私下里,它防范的是中国。印度今年早些时候试射了“烈火-5”中程弹道导弹,印度媒体公开提到了其能打击中国任何地方的能力。也有匿名的美国国防部官员说,第3部X波段雷达将被部署在菲律宾,将使五角大楼能精确跟踪从朝鲜和中国大部分地区发射的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鼓励第一次核打击

  即使只有一个基本的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可以先发制人攻击俄罗斯或中国的导弹发射井和潜艇舰队以减少有效报复的恐惧;余下的一些俄罗斯或中国的核导弹将无法完成一次破坏性的反击。现在美国,通过在欧洲对俄罗斯和在亚洲对中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在使核战争的可能性变成可以想象的。这是真正的、真实的“疯狂”。(战略网/chinapower)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