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总参官员谈军体世锦赛:体育传友谊 合作促发展

2012年12月03日 09:0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总参官员谈军体世锦赛:体育传友谊合作促发展
图①:35个代表团入场完毕。
图②:各国来宾观摩开幕式。记者 刘化迪摄

  体育传友谊 合作促发展——

  与总参军训部军事体育训练局副局长陈应表一席谈

  适逢国际军体第47届射击世锦赛在广州开幕之际,记者与总参军训部军事体育训练局副局长陈应表,就我军积极履行国际军体成员国义务、我军运动员在国际军体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战绩以及通过交流合作促进我军军事体育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记者: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成立至今已有64年。多年来,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军事体育组织,现拥有133个成员国。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79年国际军体第33届代表大会期间正式加入该组织后,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陈应表:根据国际军体章程规定,我军积极履行成员国义务,先后承办了10余项国际军体大型活动,特别是2008年的奥运会国际军体村,受到国际军体理事会高度赞赏,认为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体育传友谊的宗旨,为国际军体今后的活动树立了典范。

  记者:我在2011年第五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采访现任国际军体理事会主席卡尔卡巴时,他曾郑重写下两句话:“我想祝贺中国代表团在第五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取得的好成绩,并由衷希望中国能承办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陈应表:我军通过多年不间断的努力,持续推动了国际军体发展,也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国际军体和各成员国代表的一致好评。军委总部首长对本届射击世锦赛非常重视,明确提出了“一流组织、一流服务、一流保障、一流环境”的办赛要求。广州军区高度重视办赛任务,提出“创造一流比赛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展示良好对外形象”的工作目标,在原有射击场馆基础上进行场地改造,缜密筹划开、闭幕式和文化日等重大活动安排。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大型活动后,国际军体理事会多次商请我军承办更多活动和比赛。承办世军会没有具体时间表,但我们通过参加历届世军会,学习积累了经验。

  记者:国际军体比赛是各国军人体育竞技的重要平台,是展示国威军威的重要窗口。国际军体设立了24个军味浓郁的运动项目,在这些运动项目的比赛中,我军运动员成绩如何?

  陈应表:我军在射击、游泳、军事五项、柔道、跆拳道等多个项目上享有传统优势地位。此外,在田径、拳击、摔跤、跳伞、铁人三项、击剑、现代五项等项目上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

  自1995年开始,国际军体每4年举办一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享有“军人奥运会”的美誉。我军代表团在第一届世军会上夺得13枚金牌,名列奖牌榜第三位,之后连续四届高居奖牌榜第二位。2010年,我军参加首届冬季世界军人运动会,获得3枚金牌和7枚银牌,名列奖牌榜第三位,打破了欧美体育强国在冰雪项目上的垄断。

  在国际军体赛场上,我军体育健儿表现出了过硬的思想素质、高超的竞技水平、顽强的拼搏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

  记者:本届射击世锦赛有一个特点,就是女子比赛设置了8个小项,男子比赛设置了4个小项,女子项目金牌数超过男子项目。

  陈应表:的确如此。本届比赛,女子项目设置了手枪军事速射、手枪精度射、步枪三姿、步枪卧射的个人和团体金牌;男子项目设置了手枪军事速射、手枪精度射的个人和团体金牌。这是由于我军射击队没有符合国际军体男子步枪正式比赛要求的300米射击靶场,就很遗憾地没有设置男子步枪项目。

  军事体育的本质是战斗力。国际军体比赛项目与军事训练和部队作战实践具有紧密联系,我们将努力弥补一些项目空白,通过在各类型比赛中加强与各国军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自身的发展,借鉴欧美军事强国利用军事体育促进战斗力生成的有益做法,进一步突出军事体育的军事特色和实战功效,积极开展300米步枪射击、海军五项、空军五项等一批与部队训练、战斗力生成密切相关的特色项目,更好地牵引和促进部队训练水平和战斗力的有效提升。同时,我军将继续在国际军体框架内加强与世界各国军队间的体育交流,进一步增强我军在国际军体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充分发挥体育在对外军事交往中的特殊作用。(张治华 记者 刘化迪)

  国际军体第47届射击世锦赛开幕(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张志刚】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